你次元小报社
发表于 2018-1-16 23:46
不是说元老们在后面坐镇的吗?
懒蛋蛋
发表于 2018-1-16 23:54
索尔之怒 发表于 2018-1-16 22:12
一个想法:你这个回复,和你回复的那位,虽然意见对立,但是内在逻辑是一致的
——评论者必须与被评论者同 ...
“批评者不需要先成为创作者,评论是和创作并行不悖而相互纠缠的另一门技艺”
批评自身也是具有创作性的
评论当然是自由的,但评论自由无法给批评者的内容生产带来任何知识/技术/品味 的加成
很多人会陷入一个“批评菜难吃需不需要自己会做菜”的误区,但实际上,批评菜难吃并不需要
自己也成为厨师,他只要有舌头就够了,只要他拥有了舌头,就可以为自己的感受发声,但此时
能够支撑他的观点的,也不过是一枚舌头罢了。
如果将个人的意见,品味,喜好,点评比作 X轴,而行业知识,经验,能力,技艺比作 Y轴来说的话
X轴的数值无论有多大,都不可能转换成Y轴的数据
这才是问题的核心
评论者在定义X轴的数值时误以为这是Y轴数值,很多鸡同鸭讲的悲剧就是因此开始的。那么 X轴重要吗?也很重要,它的价值正是“在创作之外,只在评论之中”,同样也是Y轴无法转化
获得的珍贵资料,重视各种各样X轴数值加以收集的创作者,一定能够从中提炼出宜于作品成长与完善的宝藏
现实情况多元复杂,有不少评论者自身在Y轴数据上也下过功夫(不仅是有舌头,还能巧妙尝出细微变化与香料配方)
然而,Y轴的知识虽然可以通过书面习得(有心无门槛),经验和能力却只有实战才能获得,而经验与能力本身是可以反将知识一军的(有心又如何?门槛就在这里)
就算批评家们对自己严格要求学习了相关知识,他的最高职阶也只能是个纸上谈兵的赵括,赵括和廉颇在客观地位上平起平坐谈笑风生互相尊重?不存在的,
任何一行都不存在的,偶有发生也只是廉颇们教养甚佳给了赵括们我上我也行的幻觉,或是赵括们财大气粗用金主身份抽廉颇耳光后粉饰歌舞升平,都是假的,only shit。
评论和批评自然是重要且不可或缺的,毕竟作者,读者,作品,世界,都是艺术/娱乐作品诞生和被观测的要素。
但评论/批评者也要认清自己的评论的位置与价值,才能成为一个正面有效的反馈,如果有心,还可以用Y轴能力把它升级为更有价值的观点输出
只有站的高才能看得远,但没搞清楚自己的站位就开始高处不胜寒,是坐井观天,是盲人摸象,是猴子撒尿,是键盘侠,世间讽刺此类现象的词语要多少有多少,但这又
如何?现实就是反智者鄙,人类永远无法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情,所以才有这么多的鸡同鸭讲。
所以说
看个动画这么累干嘛,反正上网就是打发时间,反正键盘只为自我满足,大家一起丢掉理智与理解,一起娱乐至死吧!
为漫区流量添砖加瓦,才是当下最要紧的!
Archlich
发表于 2018-1-16 23:54
临界点
发表于 2018-1-17 00:09
JSL555 发表于 2018-1-16 23:44
京都封闭作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我觉得是浪费原画资源
像pv的打字机 成片效果和正片3d做的没差别 还有衣服花 ...
PV明显做着玩的当初京吹也是一开始乐器手绘后来才3D的
内裤假面
发表于 2018-1-17 00:09
整理辛苦了。浪费了原画是让我很吃惊。但是一般就算业内也比较难注意到浪费原画吧?
—— 来自 Meizu PRO 6 Plus, Android 7.0.0上的 S1Next-鹅版 v1.3.2.1-fix-play
索尔之怒
发表于 2018-1-17 00:11
懒蛋蛋 发表于 2018-1-16 23:54
“批评者不需要先成为创作者,评论是和创作并行不悖而相互纠缠的另一门技艺”
批评自身也是具有创作性的 ...
就算批评家们对自己严格要求学习了相关知识,他的最高职阶也只能是个纸上谈兵的赵括,赵括和廉颇在客观地位上平起平坐谈笑风生互相尊重?不存在的,
任何一行都不存在的,偶有发生也只是廉颇们教养甚佳给了赵括们我上我也行的幻觉,或是赵括们财大气粗用金主身份抽廉颇耳光后粉饰歌舞升平,都是假的,only shit。
你看,分歧出来了
在你那里实际操作的经验是绝对的,而个人感受的经验是不存在的
可是啊,巴赞对新浪潮电影的贡献,是假的咯?贡布里希写的艺术史,也是假的咯?
反智主义是另一个问题了
看个动画这么累干嘛,反正上网就是打发时间,反正键盘只为自我满足
当然是娱乐,但是啊,娱乐也是有智力问题的
我农村老家养的那群鸭子,白天总在闲逛,不时齐声嘎嘎叫唤,也是安逸愉悦得紧
可是人活成了鸭子,还自以为当了鸭子就很快乐了,毕竟是个很丢人的事
这样的漫区啊,不要也罢
你次元小报社
发表于 2018-1-17 00:19
如何让京紫不被批评
1、强调画面、强调1080P、强调很努力了,你们看不到细节吗?
2、发现不行,转而强调原作就这个调调,我们就喜欢这个调调,是四平八稳
3、发现也不是这个不行,强调就一娱乐,别批评了,你的样子很难看
谁也不是石立太一,但是很多人都尝得出石立太一做菜不行
临界点
发表于 2018-1-17 00:20
内裤假面 发表于 2018-1-17 00:09
整理辛苦了。浪费了原画是让我很吃惊。但是一般就算业内也比较难注意到浪费原画吧?
—— 来自 Meizu PRO...
这个很容易弄清楚吧 画了很细致的地方但在最终画面上却表现不明显或者却被忽略被模糊 不过有些懒是可以偷但有些最终效果虽然不明显但是为了效果是偷不了懒的
临界点
发表于 2018-1-17 00:21
本帖最后由 临界点 于 2018-1-17 00:26 编辑
哈里.谢顿 发表于 2018-1-16 23:38
京阿尼浪费啊
所以不会有2秒 只是一闪过 等TV做完整这段的时候肯定会用别的做法
懒蛋蛋
发表于 2018-1-17 00:22
索尔之怒 发表于 2018-1-17 00:11
你看,分歧出来了
在你那里实际操作的经验是绝对的,而个人感受的经验是不存在的
可是啊,巴赞对新浪潮 ...
我只是说个人感受经验无法转化为实际操作经验
“那么 X轴重要吗?也很重要,它的价值正是“在创作之外,只在评论之中”,同样也是Y轴无法转化获得的珍贵资料”
↑↑↑我也没有否认个人感受经验
而且把贡布里希与巴赞的著作列为“个人感受经验”真是太失礼了!他们可是Y轴届的巨人啊!艺术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术科目!
最后那段就看你怎么理解了,反正我放弃娱乐认真讲话要么是疯的太久突然清醒了几秒,要么是对面的人太帅太理智太闪耀害我不好意思继续san down喔
索尔之怒
发表于 2018-1-17 00:29
懒蛋蛋 发表于 2018-1-17 00:22
我只是说个人感受经验无法转化为实际操作经验
“那么 X轴重要吗?也很重要,它的价值正是“在创作之外, ...
你看,我们把话说简单点,不要用你那个X轴和Y轴的预设
巴赞没拍过电影,贡布里希也不会画画,对吧?
那么,他们是如何成为“艺术的巨人”的?
既然他们可以,那么为什么,同样是一个没拍过电影/没画过画的人,不能去评论、甚至不能成为另一个巨人呢?
即便很难成为巨人,在这个方向上的进步就是错的吗?不成为巨人,就不能评论了?
世上当然只有一个盖茨、一个乔布斯,,所以就该安心守贫?
断翼
发表于 2018-1-17 00:40
内裤假面 发表于 2018-1-17 00:09
整理辛苦了。浪费了原画是让我很吃惊。但是一般就算业内也比较难注意到浪费原画吧?
—— 来自 Meizu PRO...
监督可以从Layout上了解到作画难度,使用半身特写 平视镜头都可以减轻难度,第一话大部分时间也遵从这一原则
所以你看,带复杂纵深的镜头像俯视、仰视、侧位在tv里用得比较少,而且也减少拍到全身
苏三不要哭
发表于 2018-1-17 00:45
当谈到受众的时候,问题就出现了——到底大众是喜欢还是讨厌呢?漫区的人不喜欢,然而各处吹爆京紫的人比比皆是。不信可以去看看B站第一话的评论区。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京紫第一话的制作精度,已经满足了很大一部分观众的期待视域,否则现在吹京紫的视频言论也不会这么多。也就是说,很多观众对于京紫的作画已经很满意了,这时出来权威人物来反驳观众的观感,权威人物的观点与很多观众的观感发生了矛盾。那么在这个时候,到底是谁决定了这部作品的命运呢?永远不会是权威人物,而是那些老老实实呆在屏幕前看动画的观众。从作画角度来否定京紫这部作品,我不能说技术上是错误的,但是方向绝对不是正确的。
在我看来,另外一部分人对京紫第一话的不满意,反映的是更加浅显易懂的道理——即,故事上存在先天的不足。
这种不足,主要是反映在题材上,正如我前几天说过的
可以说,在叙事上,京紫并没有多么的一鸣惊人,本本分分,平平淡淡。作为第一话,中规中矩,然而缺点也是中规中矩,因为很难勾起观众的兴趣,特别是题材本身并不是多么的令人感兴趣——这表现在:
首先战后的题材跟现今人们的生活很远,生活经验上就有差距,很难有代入感。
其次,比起天马行空的设定,京紫在题材上更贴近现实,虽然里面可能有幻想的成分,但并不是主要因素。所以,动画观众在看惯了各种超能力各种穿越各种高达之后,对于京紫的题材可能提不起兴趣。
有人问:那日常系的动画呢?日常系的动画,不管怎样,都是有搞笑成分的,然而在京紫的第一话中,我看不到这种趋势。
相隔的生活经验有差异、更贴近现实的故事、以及很少有搞笑成分。这三点,才是另一部分人对于京紫评价不高的原因——勾不起他们继续看下去的欲望。
抛开故事,一帧一帧地只谈作画、只谈分镜,我可以保证,没有一部动画可以经得起这样的考验。只要你想,怎么都能找到问题。关键是要找到主要矛盾,京紫的主要矛盾不在作画,而在故事。我认为这才是本质。
懒蛋蛋
发表于 2018-1-17 00:46
索尔之怒 发表于 2018-1-17 00:29
你看,我们把话说简单点,不要用你那个X轴和Y轴的预设
巴赞没拍过电影,贡布里希也不会画画,对吧?
那么 ...
因为他们自己也是优秀的创作者
之前回复你的时候,我也提到了,评论本身也是一种创作
而且我说的那段内容,主要是针对网路上不具有责任心的乱评而展开的(不要把对象换成贡布里希啊,吃拉面吃到嘴边被人换成红豆包,很气啊!)
“那么为什么,同样是一个没拍过电影/没画过画的人,不能去评论、甚至不能成为另一个巨人呢?”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就可以啊,贡布里希是历史学家,他的书不是教人怎么画画,而是对人类的艺术文化进行了一个汇总考察,发表观点有什么不对?含金量是可以充分调动个人主观能动性升高的
“即便很难成为巨人,在这个方向上的进步就是错的吗?不成为巨人,就不能评论了?”
进步不是错的,评论是自由的,在这一点上,所有人类都平等
“世上当然只有一个盖茨、一个乔布斯,,所以就该安心守贫?”
没有,创业赚钱天经地义!
在回复的间隙,我从书架上抽出了广西美术大学出版社的《艺术的故事》(袖珍本),在第361页,贡布里希含蓄幽默的调侃了1876年对当时流行画派进行了大篇幅批评报导的批评家们,你说的内容其实我也同意(只不过有着一点自己的想法),但你挑来举例的对象是个二五仔………………
索尔之怒
发表于 2018-1-17 00:51
懒蛋蛋 发表于 2018-1-17 00:46
因为他们自己也是优秀的创作者
之前回复你的时候,我也提到了,评论本身也是一种创作
而且我说的那段内容 ...
你看……你在重复地玩弄“创作者”这个概念,躲开我最基本的质问
为什么巴赞不“创作”电影却能“评论”电影,你说因为他是“优秀的创作者”
那其他人就不能是专精于“评论”这门“创作”的“创作者”了吗,如果他不创作电影的话?
我既然说评论是和创作平行的行当,自然也有水平高度的三六九等;
你既然反对下九流的评论,就要一棍子打死所有评论。。?
这太要命了啊,何止五十步的差距
你次元小报社
发表于 2018-1-17 00:54
知识分子总会陷入一个矛盾
“闭嘴,我们在讨论XX”
本质上看不起群众,却什么都要申明是走的群众路线。然后扼杀反对意见。
-- 来自 能搜索的 Stage1官方 iOS客户端
苏三不要哭
发表于 2018-1-17 00:58
本帖最后由 苏三不要哭 于 2018-1-17 00:59 编辑
懒蛋蛋 发表于 2018-1-17 00:46
因为他们自己也是优秀的创作者
之前回复你的时候,我也提到了,评论本身也是一种创作
而且我说的那段内容 ...
在接受美学的角度看来,作品就像“一部管弦乐谱,在其演奏中不断获得读者新的反响,使文本从词的物质形态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当代的存在。”
所以,并不是只有跟创作者具有同样高度才能评价一个作品,倒不如说,创作者比起从与他同样高度的人那里得到反馈,也许更渴望一般读者的反馈,然后读者也能够通过评论建构作品的意义,使之真正地“成为一种当代的存在”。
很显然,跟你辩论的这个人没有理解接受理论的本质。如果只有电影人可以评论电影人的话,那么这个世界就没有电影了——因为人在经历过情感体验后之后总要发表评论的,封死了他们发表感想的道路,就等于在扼杀情感体验,即电影的存在意义。
懒蛋蛋
发表于 2018-1-17 01:01
索尔之怒 发表于 2018-1-17 00:51
你看……你在重复地玩弄“创作者”这个概念,躲开我最基本的质问
为什么巴赞不“创作”电影却能“评论” ...
好吧,是我说的太笼统了,实际上你说的这些我也同意
反对下九流的评论,不可以一棍子打死所有评论,我对巴赞的作品所知甚少,妄加探讨是一种不尊重,就单回“那其他人就不能是专精于“评论”这门“创作”的“创作者”了吗,如果他不创作电影的话”了
当然可以啊
“专精”本身就足以和“下九流”区分开来了,且不说成为专精,只要有着成为专精的这份自尊自爱,我之前的一切发言都将不适用这个人,因为他在产生那份自尊自爱的瞬间,就已经获得了被他人尊重的资格。
而且我说的话只能代表我的看法,就算意见不同你也不用在意,我只是个会打字的蛋黄啊
索尔之怒
发表于 2018-1-17 01:07
懒蛋蛋 发表于 2018-1-17 01:01
好吧,是我说的太笼统了,实际上你说的这些我也同意
反对下九流的评论,不可以一棍子打死所有评论 ...
当然会在意啊,如果自己说的话没有“我坚信这事正确并打算干掉所有反对者”这种预期,那还不如留着做梦呢……
我也打算退场了,既然FA侠入场了——他那个故事核心论还浆糊着呢
JSL555
发表于 2018-1-17 01:10
苏三不要哭 发表于 2018-1-17 00:45
当谈到受众的时候,问题就出现了——到底大众是喜欢还是讨厌呢?漫区的人不喜欢,然而各处吹爆京紫的人比比 ...
不是紫罗兰第一集不行 是吹过了 这个月有好几部出来的回数都比它强
大众思路 京阿尼脸够精致大过天 动画的魅力肯定不止于此
建议多看片提高审美 从更多的角度欣赏 了解动画制作是有必要的 要不然吹也吹不到点上
JSL555
发表于 2018-1-17 01:15
断翼 发表于 2018-1-17 00:40
监督可以从Layout上了解到作画难度,使用半身特写 平视镜头都可以减轻难度,第一话大部分时间也遵从这一 ...
固定机位加地面参考应该是最难的吧 空间感把握不好会很明显
懒蛋蛋
发表于 2018-1-17 01:20
苏三不要哭 发表于 2018-1-17 00:58
在接受美学的角度看来,作品就像“一部管弦乐谱,在其演奏中不断获得读者新的反响,使文本从词的物质形态 ...
其实对创作者来说接受评论是件蛮艰难的事,一边对此抱有深深的恐惧又在内心深处渴望无比,如同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否认和拒绝评论的创作者是不成熟的。
但是,若谈及此贴以外的话题,网络的不透明与信息流通度使创作者不时处于弱势地位,甚少有人站在读者对面的立场发言。但我痛恨审查制度,即使是对评论的审查也一样,即使认为某些东西不入流,发点牢骚放放瘴气就够了,要说这些东西有没有存在资格?它们真是太重要了,这些庞大的洪流正代表着天空的宽广,只有在这样的天空下才会诞生出新的事物,世界不能只为营造人类的舒适区而前进。
懒蛋蛋
发表于 2018-1-17 01:21
索尔之怒 发表于 2018-1-17 01:07
当然会在意啊,如果自己说的话没有“我坚信这事正确并打算干掉所有反对者”这种预期,那还不如留着做梦呢 ...
我没有这种预期,没法聊了……再聊就聊爆了……拜拜
名津流
发表于 2018-1-17 01:25
感谢搬运,涨姿势了
yym
发表于 2018-1-17 01:25
还行,就是这标题党有点狠,人什么时候说过京紫药丸嘛
死线
发表于 2018-1-17 01:32
本帖最后由 死线 于 2018-1-17 01:34 编辑
好了,你们讨论了这么多,为什么不肯乖乖承认一个老命题——“美是一种自我感觉”呢?
所以一旦开始争执审美问题马上就有两种观点:1、“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你算老几”——达利特总是用数量来强调正确性。2、“你这玩艺毫无美学技巧,就是广场舞的层次”——婆罗门总是用学院经典强调正确性。
两者都认为自己才看到了美,并且认为这种美是恒定的客观标准——那么谁能告诉我,为什么梵高的画在生前被认为是扭曲的涂鸦,他死后就变成了艺术经典呢?
苏三不要哭
发表于 2018-1-17 01:34
JSL555 发表于 2018-1-17 01:10
不是紫罗兰第一集不行 是吹过了 这个月有好几部出来的回数都比它强
大众思路 京阿尼脸够精致大过天 动画 ...
作为我个人而言,对这片子没什么太大兴趣。在以前的回帖中都说过,京紫和国家队,都不是我的菜。
大家都在看,所以我也看。
所以也就没什么吹不吹这一说了,京紫确实无聊,扯不到什么制作问题上,第一话就是无聊,无聊我说了三个原因。因此大家也就不爱看,很正常。但是刻意要从某些角度去黑,真没什么意思,为黑而黑。
懒蛋蛋
发表于 2018-1-17 01:41
死线 发表于 2018-1-17 01:32
好了,你们讨论了这么多,为什么不肯乖乖承认一个老命题——“美是一种自我感觉”呢?
因为他的理念太超前了
你可以理解为19世纪的一般人跑步速度只能让他们停留在在19世纪内,而梵高跑的太快以至于他跑到了21世纪还没停下(当然21世纪也有跑到未来的人只是民众肉眼无法捕捉到他们),那么19世纪的人自然无法认知到梵高到价值,艺术史大抵是这么一群跑步健将的历史,但社会对他们还算宽容,毕竟在其他领域奔跑太快的哥白尼死了还被挖出来鞭尸
Sacross
发表于 2018-1-17 01:45
说起来之前看的时候就有那么一种感觉,第一集画面好像有股诚哥片子的感觉,很精美的场景加上超强的模糊来追求景深啥的
现在想起来,之前君名之后的访谈里似乎诚哥就这件事还特地提过,表示他就特别喜欢把非常精美的原画模糊掉的感觉来着?
虽然是半开玩笑性质可能,但是这样看是不是其实对这次石立太一产生影响了……?
死线
发表于 2018-1-17 01:49
懒蛋蛋 发表于 2018-1-17 01:41
因为他的理念太超前了
你可以理解为19世纪的一般人跑步速度只能让他们停留在在19世纪内,而梵高跑的太快 ...
这样就引出下一个问题了:
如何评价行为艺术?
一群SB在自以为先锋?还是下一个梵高?
自然科学有绝对规律是因为自然界有着人力不可改变的绝对力量,艺术方面可没有这种玩意……
懒蛋蛋
发表于 2018-1-17 02:01
死线 发表于 2018-1-17 01:49
这样就引出下一个问题了:
如何评价行为艺术?
梵高的领域是架上艺术
行为艺术是另一种领域
两者虽然皆为艺术,但本质上并不是同一种东西,相提并论不太妥(就像科学分类下有多种科学一样)
我不想不负责任的在一个公开场合评论or说明一个如此复杂的母题(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不可能,没有那种业界宗师的水准),也不确认你是真的想和我讨论还是单纯抬杠(我觉得嘛…………是抬杠!)
如果不是抬杠你可以私信我,是抬杠……随便了吧反正大家都是闲着没事干
yym
发表于 2018-1-17 02:04
懒蛋蛋 发表于 2018-1-17 01:41
因为他的理念太超前了
你可以理解为19世纪的一般人跑步速度只能让他们停留在在19世纪内,而梵高跑的太快 ...
其实有些人不是跑到前头而是跑到岔路上去了,比起纵向领先更接近横向开拓
索尔之怒
发表于 2018-1-17 02:08
本帖最后由 索尔之怒 于 2018-1-17 02:09 编辑
死线 发表于 2018-1-17 01:49
这样就引出下一个问题了:
如何评价行为艺术?
我同意楼上的观点,行为艺术的问题不是一两句可以说清的
不过我尝试下回答你下面的问题,用一个你可能不习惯的方式……
你觉得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差异巨大,因为自然界是脱离于人的,你认为它有一个“绝对规律”“绝对力量”
可是,你是如何相信这个玩意的绝对性的?因为科学证明了?科学(谢谢卡尔),汉艺术规律一样,也是一个经验主义的归纳法啊……
或者说,既然你相信这个绝对性,那你如何认定这个绝对性不会影响到人?人,和你认为的人造的艺术,为什么可以脱离这个规律?
这么一说就更麻烦了……
懒蛋蛋
发表于 2018-1-17 02:13
yym 发表于 2018-1-17 02:04
其实有些人不是跑到前头而是跑到岔路上去了,比起纵向领先更接近横向开拓 ...
毕竟一种领域的技艺与文明到达巅峰之后就会陷入没有剩余空间的窘迫,社会历史人文都在进步更新运动,抱着旧东西不放——它已经到达了巅峰,作为一个人来说,无法在此创造历史性建树,能力不足,还会陷入陈腐。
认清时代的洪流勇于开拓是必然的
死线
发表于 2018-1-17 02:17
懒蛋蛋 发表于 2018-1-17 02:01
梵高的领域是架上艺术
行为艺术是另一种领域
两者虽然皆为艺术,但本质上并不是同一种东西,相提并论不太 ...
就我个人观点看来——艺术本质上是对美的再现(至少是对作者认为的美的再现),所以其载体并不重要。无论是小说还是绘画,本身的本质应该是趋同的……
当然,我无法证明自己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因为所谓的“正确”往往是由违背了这一“正确”是否会受到惩罚来决定的……我最多只能做到一个逻辑自洽而已……
===========================以下是自说自话的推演=====================
认为“美”有其固定形式和内涵的,本身是一种哲学上的“实在论”,认为世界上先存在着“美”这个真正的实在且完美的理念,然后ABCD各自持有着对“美”的概念的残缺体现,中间B的理念提现最接近真正的“美”,所以B成为了经典和大师……
但是很可惜我是个唯名论者,我认为所谓“美”的概念不过是ABCD各自的美的概念的最大公约数。所以必然随着ABCD的个别值得变化而不断变化……
还是那句话——要判断我们谁说的更接近“真理”,需要上帝亲手劈下雷打死一个,剩下那个便成为了“真理”……
死线
发表于 2018-1-17 02:22
本帖最后由 死线 于 2018-1-17 02:24 编辑
索尔之怒 发表于 2018-1-17 02:08
我同意楼上的观点,行为艺术的问题不是一两句可以说清的
不过我尝试下回答你下面的问题,用一个你可能不习 ...
不是“科学证明了”,而是“现实证明了”……
科学无非是“十万个血淋淋且必然发生的教训”的整理归纳版,所以当教训不那么绝对必然发生的时候,就只有“各自的理论”而很难产生一致的“科学”了……
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就是这样的情况——如果文采不够的一边会像王朗那样当场倒地,看谁还会说什么“文无第一”?那时候站着的就是第一,倒下的就是第二……
懒蛋蛋
发表于 2018-1-17 02:30
本帖最后由 懒蛋蛋 于 2018-1-17 02:40 编辑
死线 发表于 2018-1-17 02:17
就我个人观点看来——艺术本质上是对美的再现(至少是对作者认为的美的再现),所以其载体并不重要。无论 ...
这个观点不错我喜欢
有时感受到美,有时感受到纯粹,但艺术并不是如此狭隘的存在,也许狭隘这个词不太好听,但我找不到其他更适合的词了。对人类诞生至今为止的历史与文明的提炼与再现,让艺术这个概念得以诞生,它包括的内容实在太过宽广了,不过,人类个人的视野是有限的,我也更喜欢体现美的艺术
但是,由人类自身定义并认可的,广为流传的艺术起源—————xx,并不是为美而诞生。
想知道xx是什么,请购买或在图书馆借阅相关学术书籍了解,一般来说都会放在第一章第一页配插图的。
不想聊了,撤了,拜拜……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索尔之怒
发表于 2018-1-17 02:36
死线 发表于 2018-1-17 02:22
不是“科学证明了”,而是“现实证明了”……
科学无非是“十万个血淋淋且必然发生的教训”的整理归纳版 ...
所以这里是一个分歧:你还是“相信”自然规律会“绝对必然”地起效(这已经是一种信仰了)
可我也相信艺术规律会同样地起效啊,王朗没扑街怎么解释?
谁知道人这种玩意是哪根筋不对导致条件变化了啊……
当然不是说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完全是一回事,可我不认为它们差别有想象中辣么大
当然,这依然是一种信仰,一种同样有着足够多正面回应的信仰……
midearth
发表于 2018-1-17 03:10
引用第66楼苏三不要哭于2018-01-17 04:04发表的:
引用:JSL555 发表于 2018-1-17 01:10不是紫罗兰第一集不行 是吹过了 这个月有好......
京都很多片也很无聊,龙女仆无聊,玉子市场无聊,甚至冰果也无聊,但你觉得它们是同一档次的作品?
这么多人黑制作,难道不是因为制作有问题而是他们故意找茬?
----发送自 STAGE1 App for Android.
苏三不要哭
发表于 2018-1-17 03:24
midearth 发表于 2018-1-17 03:10
京都很多片也很无聊,龙女仆无聊,玉子市场无聊,甚至冰果也无聊,但你觉得它们是同一档次的作品?
这么多 ...
对于京紫题材上的先天不足,也就是造成京紫无聊的原因,我提出了三个——时代的距离感、缺少幻想贴近现实、不够搞笑。
问题来了,你把这三个原因套入你说的三个动画。而这三个动画,都没有完全满足我说的这三个原因。也就是说,他们对比京紫,都在题材上有一定优势。或者说相比京紫,更能让普通观众有兴趣看下去。
至于黑制作的问题,我前面也说的很清楚,这个世界上,如果一帧一帧地只谈作画、只谈分镜,没有一部动画可以经得起这样的考验。京紫的制作上也许有问题,但是在我看来,主要矛盾就是这片子题材劣势,勾不起大家观影的兴趣。制作只能算是次要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