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区这套东西最大的问题在于想通过工业化方式量产音乐偶像,导致的结果却是劣币驱逐良币,再也出不了真正 ...
看到这贴上来随手点进一看竟然有老师开课【
想请教一下演绎才能是否算得上一种才能呢?一例是被各种吹的小平,绿团的爆红是否和她的表现力有一定关系?若是脱离了46模式在其他地方能否出头?另一例是BM,女团出身但在13年后没有任何与粉丝接触的活动,三姬出众的演绎才能和几乎为0的创作才能是不是一个极端的特例?
顺带一提,实体音乐产业被数字音乐冲击不可避免的下滑也是如今的音乐人面临的巨大问题之一,这点的影响是不是也应被考虑? 我对偶像的定义始终是,先有值得崇拜的内容,才是偶像
所以我从逻辑根源上一直无法理解日本的偶像文化 本帖最后由 hoh 于 2017-4-12 02:02 编辑
mgame001220 发表于 2017-4-11 21:23
看到这贴上来随手点进一看竟然有老师开课【
想请教一下演绎才能是否算得上一种才能呢?一例是被各种吹的 ...
我这里说的是对偶像商业模式的两个极端化的操作方式,现实中当然很少有完全在极端的例子而是两种以不同比例的结合。但大趋势现在至少是更多的经济公司在往女团的运营方式上靠,并用运营来代替艺人的才能作为卖点(并某种意义上可以为了运营牺牲才能的展现),长期上这趋势并不是好事。
以女团出道,如果有才也有特点,不见得一定要一路女团走到黑。也希望有更多的有实力的偶像实现这种转变。而且不要忘了,海选这种活动的初衷至少理想上来说是为了减低有才能新人冒头的成本。只是在碰到了残酷的现实以后才变成以运营代替才能的模式(事实上适合经营,会调动粉丝也是音乐人必须的才能。只不过不是传统音乐人最重要的才能)。那么有有才能的新人靠女团海选出道,靠运营站住脚跟,但随后转变为依靠好的创作取胜的音乐人也并不是一件那么出乎意料的事。虽然不得不提能进行这种转型,需要自己特别强,同时经济公司有远见。(BM如果指得是Band Maid的话其实除了扮相是很传统的R&R band吧)。
最后数字化的冲击的缺使得音乐领域的竞争越来越严厉。但这冲击是危机也是机会。仍然有很多乐队通过网络化打开了在日本以外的市场取得成功。同样的,如果纯粹喜爱音乐,而不是为了做偶像,做兼职音乐人,通过写原创曲目在local gig上发展也不失为一种方式。至少可以混饱饭并有一个相对忠诚的粉丝小圈子,运气好给来访的大乐队做暖场,也还是有机会被大的制作人发现。同样的,如果网络和social media玩得好同时会运营下载发售,也会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有粉丝。当然这里是个网络发售以前的例子,但写了Sugar man的Sixto Rodriguez,靠一堆盗版磁带意外地在南非特别的红,甚至有粉丝在90年代筹款让已经转行做建筑工人的他去南非开演唱会。最后他依靠一部瑞典/英国合拍纪录片Searching for Sugarman(导演后来还自杀了)成功在70岁的高龄进入主流音乐界。 C.W.Nimitz 发表于 2017-4-11 04:09
好像美国的偶像崇拜心理是根深蒂固的吧?美国人儿童时期开始就崇拜起各类虚构英雄,中学时搞起学园啦啦队 ...
美国对偶像崇拜心理没日本这么严重吧,有很多节目都是把名人来恶搞的 hoh 发表于 2017-4-11 22:27
我这里说的是对偶像商业模式的两个极端化的操作方式,现实中当然很少有完全在极端的例子而是两种以不同比 ...
babymetal吧 人为刀俎
女为鱼肉 为什么泛滥?门槛低,说一句我有梦就能上
楼上有人说的好啊,“我很可爱,请给我钱”,这不就是偶像的本质
这年头连BM是谁都不知道也敢来开课了? 本帖最后由 谁介意 于 2017-4-12 20:49 编辑
hoh 发表于 2017-4-11 22:27
我这里说的是对偶像商业模式的两个极端化的操作方式,现实中当然很少有完全在极端的例子而是两种以不同比 ...
这样说感觉跟国内的小鲜肉相比,日本的偶像持续下去最大问题是青春饭吃完后没法向其它副业迈进维持人气
小鲜肉们还有投身演艺界这条路来继续发展,想想日本出名的演员好像好久没换过似的 诶呦我去这是哪 发表于 2017-4-9 23:34
我很可爱,请给我钱
流石夜梨人,直击爱抖露本质 hoh 发表于 2017-4-11 20:49
十一区这套东西最大的问题在于想通过工业化方式量产音乐偶像,导致的结果却是劣币驱逐良币,再也出不了真正 ...
good 对偶像啥的一直不感冒,进来学习下 hoh 发表于 2017-4-11 20:49
十一区这套东西最大的问题在于想通过工业化方式量产音乐偶像,导致的结果却是劣币驱逐良币,再也出不了真正 ...
本质是娱乐多元化背景下“音乐”这种娱乐的贬值
单一娱乐的价值被不断稀释,综合性娱乐占据鳌头。音乐界也要靠融合其他娱乐续命,其他娱乐也想抱音乐界的大腿。结果就是现在很多cd捆绑了大量其他娱乐“内容”,提供的“音乐”只占其“内容”的一小部分了。对于偶像音乐的消费者来说,同样是花一张cd的价钱,虽然不能得到更多的“音乐”,但是可以得到更多的“娱乐”,这是偶像音乐霸榜的主要原因
“音乐”不值钱了,“音乐性”以及与其相关的“艺能力”自然也不值钱了,以“艺能力”为核心的艺人培养体系也就不再重要。高艺能力的艺人并不能提供更高的商业价值,并且由于音乐已经占据主导地位,不易与其他娱乐融合。低艺能力的艺人因为空空如也,反而易于注入其他娱乐内容,制作方看重的只是其作为容器的素质,结果就是劣币驱逐良币
角色歌在二次元受欢迎与偶像组合在三次元受欢迎是一个道理。ACG音乐易于与ACG作品融合是其在音乐界的天然优势,然而恐怕也是唯一的优势 一直不喜欢偶像所以不了解,在我的认知里国内火的偶像团体就只有tf boys,其他团比如snh在全国范围都没那么大影响力,国内大部分人也不像日本人那样痴迷于偶像吧 arrowshade 发表于 2017-4-11 09:07
我对偶像的定义始终是,先有值得崇拜的内容,才是偶像
所以我从逻辑根源上一直无法理解日本的偶像文化 ...
日本的“爱豆”并不是偶像,或者英语idol的原意
你理解为和制英语就好 本帖最后由 烈之斩 于 2017-4-12 22:41 编辑
直到去年也是完全不能理解偶像这玩意
结果一个莫名的契机接触到某野鸡团,在u2b上看了一些视频之后彻底萌上了
虽然依然是个从没去过现场没买过周边的的纯割厨(也就是说根本不是目标受众吧),但是也是对偶像这东西为啥能存在有了几分理解
这里顺便安利一下吧团是ハコイリムスメ 我在YouTube整理了所有我能找到的演唱视频: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 ... UPEQ51_RXnMbSrSiFTP
另外因为ハコムス家好多翻唱的缘故最近疯狂沉迷小猫 ゆうゆ最高!
ゆうゆ最高! 起点写那么多修真文的意义在哪里? amuro_1985 发表于 2017-4-13 05:08
ゆうゆ最高!
大大居然也混S1 本帖最后由 gongzi 于 2017-4-19 12:29 编辑
为什么搞这么多,因为有市场啊。
为什么有市场,因为人民群众需要啊。
11 区的偶像产业映射到大陆,最贴切的应该是直播产业,主播是不是太多了?而且我觉得大陆还是有发展偶像产业的潜质的,这并不是日本特有国民性的产物。
至于这种现象有没有问题,当然有啊,但是在市场经济下,没有只靠供方就可以创造的可持续的产业,现在既然人民群众喜欢,产业有问题其实也可以接受。
等到问题大到产业无法持续的时候,业界如果不死自然会有解决方案。 拜神是希望自然之力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拜英雄也是希望英雄能够帮助自己(因为英雄本身包含着人民的愿望) 拜偶像是对人格的崇拜多些意味着人类对自己创造的东西崇拜的开始 “憧憬”所包含的自尊与自信的体现……(口胡) 当然是为了满足看美少女的需求啊 黑狮子 发表于 2017-4-9 22:24
对,但11区的女团和棒子女团有点区别,感觉11区的女团被赋予某种精神甚至能干涉到11区人民群众的文化核心 ...
看一场红白你就明白了,女偶像在日本的地位和比重远没那么高;你这话用在杰尼斯的男偶像身上还差不多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