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rlockchu
发表于 2017-2-5 20:51
yym 发表于 2017-2-5 20:43
“一代人”这种称谓是不是很不准确啊,人是能按“代”分的么?
这不就跟80后90后如何如何那种差不多感觉 ...
一代人的提法又不是我说的,我只是在paraphrase几原:
“我和庵野秀明都是属于70年代被宇宙战舰大和号吸引而加入动画行业的人,我们想把动画做成文化产业。但每一代人对动画”
“而我们的这代人都50多岁干不了多久了,很多人都已经不在了”
几原一代 = (1)70年代被吸引入动画业界,(2)50多岁。
yym
发表于 2017-2-5 20:53
sherlockchu 发表于 2017-2-5 20:51
一代人的提法又不是我说的,我只是在paraphrase几原:
“我和庵野秀明都是属于70年代被宇宙战舰大和号吸 ...
没说你,只是说这种说法
秋水寒风喵
发表于 2017-2-5 21:29
sherlockchu 发表于 2017-2-5 20:34
某楼的理解有问题吧。几原先是说“文化产业”,接着说每代人对动画理解不同。这里“文化”的意思不是指文化 ...
最后一句话没说
暗影翔
发表于 2017-2-5 21:52
现在被资本大潮席卷,泛娱乐化倾向在各个领域都是高歌猛进,但是木有文化的艺术的新闪光续命,总归是虚假的繁荣,有观众恶心用脚投票的时候。(国产电影票房例外
3000
发表于 2017-2-5 22:00
少女革命那是天时地利人和,企鹅罐其实就困在一个时代感上了。就像很多人理解不了细田守新海诚思硬塞进作品的311一样。
rivia
发表于 2017-2-5 22:09
哈迪斯兜帽
发表于 2017-2-5 22:10
本帖最后由 哈迪斯兜帽 于 2020-2-1 20:17 编辑
。
番茄子
发表于 2017-2-5 22:14
3000 发表于 2017-2-5 22:00
少女革命那是天时地利人和,企鹅罐其实就困在一个时代感上了。就像很多人理解不了细田守新海诚思硬塞进作品 ...
几原自己也说啦,是运气特别好,大学的时候、东映的时候、少革的时候。
确实一部天时地利人和的作品出来后,再次成功要经过的磨练太多了。
企鹅罐的时代感,之前也一直不是很理解,这次听他讲了创作过程(无法重述他的话),感觉可以更理解了。
所以说,啥时候放出录像呢……还是听本人说比较好啊,不会扭曲本意!
possibility
发表于 2017-2-5 22:19
说起这个要完,1月好像没出什么事故的样子。
aiplus
发表于 2017-2-5 22:26
payboy
发表于 2017-2-5 22:37
海的另一边有一些人为了日本动画的未来操碎了心
虾米东东
发表于 2017-2-5 23:19
daizhenye
发表于 2017-2-5 23:46
少革的在形式感很重这个方面,和EVA倒是挺像的
比较喜欢剧场版的青春默示录,少女漫题材拍出了感情上的速度感,看起来真的挺有意思的。虽然用现在的话说是中二装B很重(挺讨厌装B这个说法,不能装B文艺作品基本都要死,都看直播算了)放在那个时期就是新颖
几原邦彦后面的作品都没有少革来的有冲击力,老将退休前能不能再拍个好片啊
3000
发表于 2017-2-6 00:20
番茄子 发表于 2017-2-5 22:14
几原自己也说啦,是运气特别好,大学的时候、东映的时候、少革的时候。
确实一部天时地利人和的作品出来 ...
今天在车上正好放到企鹅罐的歌,我感慨企鹅罐没推起triple H这个组合。
夫人于是和我说:这是因为企鹅罐自己并不具备能推火任何东西的潜质。有的作品可以兴致勃勃地反复看很多遍,但并不期待有续集,也无法想象续集能成功。
她指的就是企鹅罐和少女革命之间的差距。
乔槁
发表于 2017-2-6 00:28
本帖最后由 乔槁 于 2017-2-6 00:29 编辑
番茄子 发表于 2017-2-5 22:14
几原自己也说啦,是运气特别好,大学的时候、东映的时候、少革的时候。
确实一部天时地利人和的作品出来 ...
创作之外的外部因素倒很简单——
包括海外在内的评价好,自己定的目标太高,于是做不出来。
很多年后发现有人在学自己,再不做晚了,接着就不再管那么多,做了企鹅罐。
百合熊的话,就是他自己说的10个人看,3、4个人觉得好,两个人懵逼,4个人没感觉的作品吧。
其实还有十个人,九个觉得烂的作品垫底,但这种作品没纳入讨论范围。
然后我是三分之二好,三分之一懵逼
没想到几原意外的相当害羞与不自信,然后我还挺喜欢这种性格的。
henryhenry
发表于 2017-2-6 00:31
mj_lm
发表于 2017-2-6 00:38
乔槁 发表于 2017-2-6 01:28
创作之外的外部因素倒很简单——
包括海外在内的评价好,自己定的目标太高,于是做不出来。
很多年后发现 ...
日本人里没几个出了国还能特自信的。。。你们宽是例外(
番茄子
发表于 2017-2-6 00:41
本帖最后由 番茄子 于 2017-2-6 01:28 编辑
乔槁 发表于 2017-2-6 00:28
创作之外的外部因素倒很简单——
包括海外在内的评价好,自己定的目标太高,于是做不出来。
很多年后发现 ...
嗯,差不多是你说那个意思,真好啊,客观视角!搁我这就会加入很多对类似体验的共鸣,就说不来了。
看你喜欢他这样的性格还蛮开心,看他在作品里一直说“我最喜欢人类了、我最讨厌人类了”、“打破箱子”“打破镜中的自己”,纠结又不会明说……不就很明显了么!原来还是要看到本人才会知道的啊……
不过,你说的那几个数字,总感觉跟我印象里不太一样,又记不清他说的是几了……
顺便……我就是问第一个问题的人。
番茄子
发表于 2017-2-6 01:11
本帖最后由 番茄子 于 2017-2-6 11:39 编辑
3000 发表于 2017-2-6 00:20
今天在车上正好放到企鹅罐的歌,我感慨企鹅罐没推起triple H这个组合。
夫人于是和我说:这是因为企鹅罐 ...
嗯,前几天刚重看了企鹅罐,感觉Triple H的歌确实都是好歌,很帖。
当时企鹅罐热播那会我偏没看,这次有人问他感觉企鹅罐火不火他自己也说不知道。因为现在是网络时代、不像当初电视上那么好判断(大意如此)。
其实我很纳闷一点,几原这3部里很多新观众反而更喜欢企鹅罐。我最喜欢的是少革,其次是百合熊。
企鹅罐的时代感是他想说的,同时还有些藏着不能明说的,还有些大胆说出来的,怎么说呢,就感觉想说的东西特别多,一路摇摆不定,有些失焦……就像他本人一样纠结。
今天他讲到关于“对隐喻的理解”这点时说的话应该能解释这情况(我靠谁再来帮忙说下啊!!
然后他还说,企鹅罐的主题一直在想办法瞒着赞助方所以比较藏着(啊不止是这样啊!我靠快来个人救命!!!
tmpfs
发表于 2017-2-6 01:49
果然塞私货还是本性么!可惜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喜欢那一套高文化的东西了,代差
迷你裙宇宙海贼
发表于 2017-2-6 02:31
alitonz
发表于 2017-2-6 02:43
看过圆脸叛逆物语的观众,很容易从其中元素联想到思春期默示录。
beer
发表于 2017-2-6 07:10
日向枣 发表于 2017-2-5 20:36
今天能听到几原监督的经历和创作动画的过程真是很有趣呢
还有岛国搞艺术的是不是都喜欢张艺谋啊? ...
外国人(不限日本)被问到喜欢中国哪个文艺创作者的话张艺谋是标配,然后会顺路赞一下色彩
乔槁
发表于 2017-2-6 10:52
beer 发表于 2017-2-6 07:10
外国人(不限日本)被问到喜欢中国哪个文艺创作者的话张艺谋是标配,然后会顺路赞一下色彩 ...
几原还强调过喜欢的是早期作品,这就是真粉了吧。
另外评价高之后各种跌宕,这一点估计几原也很有共鸣。
乔槁
发表于 2017-2-6 11:07
番茄子 发表于 2017-2-6 00:41
嗯,差不多是你说那个意思,真好啊,客观视角!搁我这就会加入很多对类似体验的共鸣,就说不来了。
看你喜 ...
具体数字我也没记准,大概而已。
其实之前也听说过他是这种性格,但没想到这么明显(同样的人,还有爱面子装自信,里外不一型。)
另外怀旧派庵野的“动画要玩”,说不定有看不上小年轻、新思潮的意思,但几原不会往这方向去解释。
番茄子
发表于 2017-2-6 11:18
乔槁 发表于 2017-2-6 11:07
具体数字我也没记准,大概而已。
其实之前也听说过他是这种性格,但没想到这么明显(同样的人,还有爱面 ...
嗯,看得出来几原感觉到庵野那话可能给他带来了一些误会,所以他上来就说“他理解庵野的意思”,毕竟以他俩的理解程度肯定是知道很多一般人体会不到的意思吧。
当然几原说的是自己的理解,和庵野的视角会有差别,不过庵野虽然看似悲观,也有在做些事情帮助业界(比如见本市)。庵野是有些心口不一的傲娇(?)吧……
sporexc
发表于 2017-2-6 11:28
乔槁 发表于 2017-2-6 11:07
具体数字我也没记准,大概而已。
其实之前也听说过他是这种性格,但没想到这么明显(同样的人,还有爱面 ...
不觉得,龙的牙医把见本市做mememe的两个全带上了,人设都大变
moomtong
发表于 2017-2-6 12:05
人家说要完是产业药丸,不是精神要完,你个老头凑什么热闹
精神早完了
玖羽
发表于 2017-2-6 12:43
daizhenye 发表于 2017-2-5 23:46
少革的在形式感很重这个方面,和EVA倒是挺像的
比较喜欢剧场版的青春默示录,少女漫题材拍出了感情上的速度 ...
三大宅作是指只有宅才能真正理解
不是理解里面的梗那种理解,而是这些作品里反映出的精神状态只有宅才能体会到
另外少女革命TV版是我心目中日本动画No.1没有之一
daizhenye
发表于 2017-2-6 12:55
玖羽 发表于 2017-2-6 12:43
三大宅作是指只有宅才能真正理解
不是理解里面的梗那种理解,而是这些作品里反映出的精神状态只有宅才能 ...
嗯,就精神状态来说我应该是个假宅,所以大概不是真懂
我对拍摄形式和画面运用更感兴趣
少革的美感很独特,这就够了,让人看到导演的个性,这就非常好了
我也承认少革是很独特的作品
现在的动画里能看到的个性越来越少,能看到的都是从投资就开始的所谓定位,也就是那些宅梗之类的东西,少有可供反复研究的价值。所以几原说自己的业界已经过去了可以理解
itzpapalotl
发表于 2017-2-6 13:00
九位监督站出来成为偶像
xtwx1716
发表于 2017-2-6 13:19
daizhenye
发表于 2017-2-6 14:48
xtwx1716 发表于 2017-2-6 13:19
其实“定位”这种事情不应该受到批判,商业作品几乎每部都是默认有一批定位观众的。这种定位从企划草创和 ...
我没觉得定位这件事需要被批判,即使生活再安逸年代,有点追求的导演应该也是有的,不过在资本消费社会下创作者反而没有话语权,必须依照一定商业模式进行创作,这个不完全是创作者的责任。
不过从一个观看者的角度来说,纯粹只有定位没点想法的作品相当多,不好看也实话。总不能为了体谅业界或者追随潮流就硬说好看,觉得不好看也没办法。
当然大龄观众来说没必要硬吊死在动画这棵树上,不过之所以还会看动画无非就是因为还是会偶尔出现几个有生命力的作品,以及还有以前保留下来的一些好的遗产。动画作为一种创作形式,总还是有一些独有的文化上的美感是可以用来回味的。
抖M两个字
发表于 2017-2-6 16:22
thez 发表于 2017-2-5 17:14
几原说不止一个新作企划中,主要问题是投资比较难拉
----发送自 STAGE1 App for Android. ...
他缺多少钱?大概数量级。
lenin
发表于 2017-2-6 16:29
90年代三大宅作是EVA机动战舰抚子少革 并不是说这三部作品多牛逼,而是这三部作品都反映了宅宅的精神状态
玖羽
发表于 2017-2-6 16:32
xtwx1716 发表于 2017-2-6 13:19
其实“定位”这种事情不应该受到批判,商业作品几乎每部都是默认有一批定位观众的。这种定位从企划草创和 ...
这三部播的时候宅群体还没像现在这样细分
玖羽
发表于 2017-2-6 16:34
daizhenye 发表于 2017-2-6 12:55
嗯,就精神状态来说我应该是个假宅,所以大概不是真懂
我对拍摄形式和画面运用更感兴趣
少革的美感 ...
这么说吧,在心理上,这三部中主角和世界的关系,就是宅心目中自己和世界的关系
在这个意义上,三部里最隐晦的其实是机动战舰
番茄子
发表于 2017-2-6 16:48
微博上搜到一个姑娘(?)做的总结:http://weibo.com/1505238692/EubifbuVD?refer_flag=1001030103_&type=comment#_rnd1486370859025
当然,提问部分也只说到了标题这事
sporexc
发表于 2017-2-6 17:16
去微博上搜了好几个人的repo,几原聚聚说的乐观,传达出来的意思还真感觉不到,他们那代人面对的环境是大众看不起动画,所以憋着一口气要艺术化,现在他们这代人完了,而下一代还看不到类似的作品。
番茄子
发表于 2017-2-6 17:49
sporexc 发表于 2017-2-6 17:16
去微博上搜了好几个人的repo,几原聚聚说的乐观,传达出来的意思还真感觉不到,他们那代人面对的环境是大众 ...
所以几原还说,你们啊!赶快入行,成长起来啊!好有懂他们的制片人来做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