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的进步和提升是否意味着 FAMI通 的评分攀升?
画面的进步和提升是否意味着 FAMI通 的评分攀升?FAMI通给出的史上第一个满分游戏造就于 N64 时代的《ZELDA时之笛》,3D化是很重的特色,尤其完美结合的3D场景与游戏本身的质地,其后的灵魂能力DC更是以画面见长(虽然我们都知道他的系统一样是那样棒) 。
我突然在想,FC,SFC和MD的时代一样有很多出色的游戏,为什么就是没有满分呢?
最典型的例子是 SFC 的《ZELDA众神三角力量》,39分……那一分的理由是什么?难道就是画面??
还好,FAMI通借《放浪冒险》圆了大家的争议,这种系统研究起来无穷尽的游戏还真是松野泰己的强项。
但是细心的我们会发现,FAMI通的评分越来越高了,SFC和MD时代37分以上屈指可数的游戏在次世代以后遍地开花,甚至还传出一年一个40分的消息……
我们承认,画面的提升让游戏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无论是DC电脑战机的39分,还是PS2 FF10和GT4的39分,又或者是 GC RE-BIO 的 39 分,以及 CELL-SHADING 的 ZELDA风之杖饱受争议的40分,FAMI通似乎在用他独特的评分标准告诉我们,画面给我们带来的感动,让游戏本身能拿更高的分数。
我相信画面给我们带来的巨大感动,但我绝不苟同“画面的感动让游戏本身能拿更高的分数”。真正能拿到最高分的,应该是这个主机上优秀的表现和精彩的系统等等方面,主机应该是基本参数,可是我们的FAMI通 却无视主机本身的存在。
至目前为止,掌机上拿到的最高分应该是DS的《陨石大战METEOS》了(38分),这个游戏好玩不说(是我第一个废寝忘食的DS游戏……华丽的无视掉MARIO64DS,YOSHI TOUCH,大合奏等等……),画面的精美也是过目难忘,尤其OP动画,基本TOP了。FAMI 通给出个 38 掌机史上最高分,除了确实好玩,是否就是如我标题所说:画面的进步和提升是否意味着 FAMI通 的评分攀升?
如果这样的理论成立的话,那么,掌机历史上首个满分的FAMI通评价应该是 PSP 上的任天堂游戏了……
附:欧美 IGN 全部满分游戏(仅供参考。由此可见,IGN的评分是完全基于主机和游戏本身的综合评价)
Dreamcast
Soul Calibur(灵魂能力)
Game Boy
Pokemon Blue / RED / YELLOW(口袋妖怪蓝/红/皮卡秋)
Game Boy Color
Dragon Warrior III (勇者斗恶龙3)
Magical Tetris Challenge(俄罗斯方块)
Mario Golf (马里奥高尔夫)
Metal Gear Solid (合金装备―幽灵通天塔)
Pokemon Gold /Silver(口袋妖怪 金/银)
Super Mario Bros. Deluxe (超级马力兄弟DX)
The Legend of Zelda: Link's Awakening DX (ZELDA 梦见岛)
The Legend of Zelda: Oracle of Ages (ZELDA 时空之章)
The Legend of Zelda: Oracle of Seasons(ZELDA 大地之章)
Lynx
Checkered Flag(变换标志)
Joust (马上枪术赛)
Shanghai(上海)
NEO GEO POCKET COLOR
SNK vs. Capcom: Match of the Millennium (SNK对CAPCOM千年之战)
Sonic Pocket Adventure (SONIC冒险)
Nintendo 64
The Legend of Zelda: Ocarina of Time(ZELDA 时之笛)
回复: 画面的进步和提升是否意味着 FAMI通 的评分攀升?
最初由 Leny 发表画如果这样的理论成立的话,那么,掌机历史上首个满分的FAMI通评价应该是 PSP 上的任天堂游戏了……
梦醒了没 评分再乘上主机性能修正值吗?
40分代表完美,如若画面不好,离完美就是会差那么几分的. 39和40之间的1分是态度分,有很多游戏的39实际是和40没有区别的,但是就是不能给40,不然FAMI通会被自己搞死
FAMI通现在的评分普遍比以前高,一方面是为了拉拢LU水分多了,另一方面是FAMI通的评分并不干净,有塞钱买分的事情的 画面本身就是游戏素质的一部分,画面好能评高分不是没道理
何况这年头,没画面不行啊。。。。。。 Lynx
Checkered Flag (变换标志)
Joust (马上枪术赛)
Shanghai (上海)
233233233 最初由 高翘折栽 发表
39和40之间的1分是态度分,有很多游戏的39实际是和40没有区别的,但是就是不能给40,不然FAMI通会被自己搞死
FAMI通现在的评分普遍比以前高,一方面是为了拉拢LU水分多了,另一方面是FAMI通的评分并不干净,有塞钱买分的事情的...
塞钱买分好象是CAPCOM那个时侯频频传出…… 画面的进步和提升其实意味着游戏开发成本的不断上升,中小厂商的生存困境,和玩家购买游戏价格的提高 掌机游戏的最高分是GBC的风来西林2,38
这个METEOS的38分本身有没有水分不说,打“掌机游戏最高分”的大标题本身就缺乏说服力,它不是第一个38分
我相信FAMITSU评分的基本原则是以画面表现以外的因素为重的。至于掌机游戏大作评分普遍低,原因也不复杂。画面表现力的差距并不是掌机和家用机的本质差别。现在任天堂领导下的掌机瞄准的对象不过是没有家用机可玩时实在无聊又实在非游戏不可的人群(GB之父当年创业时显然是另外一种策略,不过没赶上现在现在这个高分满天飞的时代),分数偏低很合理。即使同样的分数,游戏质量也远无法和家用机作品相比(把机能差距去除再比)
至于METEOS的38分,相信和掌机领域因竞争而出现的活力以及这个领域开始受到人们重视不无关系 最初由 TriForce 发表
掌机游戏的最高分是GBC的风来西林2,38
这个METEOS的38分本身有没有水分不说,打“掌机游戏最高分”的大标题本身就缺乏说服力,它不是第一个38分
我相信FAMITSU评分的基本原则是以画面表现以外的因素为重的。至于掌机游戏大作评分普遍低,原因也不复杂。画面表现力的差距并不是掌机和家用机的本质差别。现在任天堂领导下的掌机瞄准的对象不过是没有家用机可玩时实在无聊又实在非游戏不可的人群(GB之父当年创业时显然是另外一种策略,不过没赶上现在现在这个高分满天飞的时代),分数偏低很合理。即使同样的分数,游戏质量也远无法?..
印象中是 SFC 的《风来西林2》是 38 吧,原来 GBC 也是……
CHUNSOFT 厉害啊,不过更喜欢他的《街》…… 因为评分的格外编辑没有超脱到某些饭一样只看“游戏性”无视画面的地步,很合理也很正常。 同意楼上的,再权威的评分也只不过是个参考,尤其日刊编辑有独爱RPG类型的倾向,更不见得就一定客观。
对于有些游戏而言,我宁可相信GS或IGN的评分多一些。 FAMI通的评分是不能相信的……
那些个编辑玩一个游戏能玩多久? 我又要说了……这个FAMI什么的评分现在对消费者有个鸟作用……这东西还有啥存在意义了…… 最初由 luokobe 发表
我又要说了……这个FAMI什么的评分现在对消费者有个鸟作用……这东西还有啥存在意义了……
你就知道没有作用???
前些天我问gba上的好游戏,还有人拿ucg的评分给我看呢。 饿……我说这什么FAMI呢……
那这UCG的评分带动多少国内正版游戏的销量上升了……? 最初由 luokobe 发表
饿……我说这什么FAMI呢……
那这UCG的评分带动多少国内正版游戏的销量上升了……?
很有可能!!!!
实话说,没有国内杂志的繁荣,中国有没有我们这么多玩日本TV游戏的很难说…………
而没有杂志的倾向性,现在我们市面上可能进到的z版游戏可能会完全不一样。 楼上,现在有了网络 最初由 jjx01 发表
楼上,现在有了网络
现在网络的影响力大还是平媒的影响力大? 最初由 solo 发表
现在网络的影响力大还是平媒的影响力大?
如何比较? 日本重画面,欧美重技术~~~
------------------
~~华丽的第一帖~~ 饿……楼楼上所谓的平煤不过是1个特殊群体内的基本上多数人会坚持定期购买的东西罢了……至少在中国是……我的语文越来越烂了…… 我想起某次db先生发过的关于日本内务省的笑话了。 这年头居然还有人有时间研究评分问题。。。。。 最初由 雅格特 发表
这年头居然还有人有时间研究评分问题。。。。。
阁下是否要说爱迪生N个世纪以前发明的电灯如今大学学生还在全班研究其原理和自制呢?
“这年头居然还有人有时间研究爱迪生问题。。。。。其他都忙什么呢…… ” 楼上说的真是简明扼要!好! 最初由 jjx01 发表
如何比较?
仅就游戏方面
FAMI通的评分大部分还是相当公正的,用不着全盘否定。
画面是游戏的一个要素,画面提升带来分数的提升就是事实。 只是讨论一下其存在的“真理”性,毕竟 FAMI通 的权威还是有他一定的道理,只是近年来似乎发生了偏斜…… FAMI平分向来是S1众人无聊时用来开战的借口.
LENY白费心机了. 36以上的评分不具备参考性,36=4*9,37分肯定至少有1个人给了满分,满分是很微妙的。36以下的评分可以看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