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ragon 发表于 2016-12-13 13:29

《你的名字。》的叙事诡计与世界系机制的探讨

本帖最后由 raragon 于 2016-12-13 19:03 编辑

【剧透注意】


本文想讨论的是《你的名字。》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是世界系的一张答卷?更关键的是,这部片子的感动究竟发生在哪里?

我目前去电影院刷了三遍,第一遍感觉这就是一个普通的世界系故事:男女主角因为灾难而天人永隔——男主发现了穿越回到过去的方法——二人一起拯救了世界——重逢,大团圆结局(?),经典的游戏性叙事,为男女主角提供S&L重启的机会。第二遍重看的时候片头引起了我的注意:这部片子并不是一开始就直接进入二人交换身体的剧情。开头的几个场景是二人成年后都在东京居住的时间点。而这又要如何理解了?我认为此时必须重新审视外婆对三叶/泷说的那句话了“你是在做梦吧?”。

这部片子应该说是使用叙事错觉/幻视——无论你怎么称呼它也好,这样的感动机制的一个经典体现。如果说彗星落下—三叶死去与村民避难成功是两个平行世界的话,那么这种故事的连续性又是如何保持的呢?遗忘又到底发生在哪里?

电影在这里故意打了一个马虎眼,开头已经多次反复强调,交换身体之后的记忆是会逐渐忘却的,但故事结尾的时候二人的相遇也并没有提及二人是否回忆起了之前的经历。那么如果一段记忆已经真的、彻底的被抹除,那么这次重逢就不能称之为重逢,因为只有对于观众和作者,重逢的叙事才有意义,即只有对于观众来说才能称之为重逢(因为电影叙事上的连贯性而让观众产生了时间线上先后顺序的错觉)。也即是说,如果将中间占据电影90%篇幅的有关交换身体与拯救小镇的故事删除,把影片的开头和结尾直接连在一起,那这就是一个初次邂逅和一见钟情的故事。换句话说,正如同外婆的那句话一语点醒梦中人,这一切都是泷的一场梦而已。

这样一种解释势必带来一个问题,即影片中这段交换身体的剧情到底是什么。而这段剧情恰恰是最重要的,因为它为之后观众获得眼泪提供了至关重要的铺垫与合法性。有了这段故事,在观众看来,我与她的相遇就不仅仅是相遇而是重逢,因为我们“本来”就认识,只是“遗忘”了,在这里观众已经可以发出“在一起,在一起”的欢呼声了。但是对于真的已经无法证实自己是否有着这样一段经历的男女主人公来说,这样一种中央已经决定了的论调,是不是有种钦定的感觉?这恰恰是影片手法的巧妙,为“命中注定”提供了一个可以解释的逻辑——因为我们在另一个世界线中已经事先认识并在灾难当中互相拯救了,那么我们在这个世界线当中的相遇就变得可以被观众理解了并且理应如此了。

反过来说,在这样一个世界线已经被变动,双方都已经“遗忘”相关的记忆之后,彗星落下三叶死亡的故事结局也就从来不曾存在过了。影片在合适的时机恰到好处的弥合了这种可能性唯一可能出现的逻辑漏洞:逢魔之刻二人在山顶见面,泷把结绳还给了三叶——这样二人身上就再也没有有关对方存在的任何证据了。在这里我们不禁要对男女主角的同一性发问了:经历过世界线变动,失去(或者从来没有过?二者有何区别?)相关记忆的泷和三叶,还是之前的泷和三叶吗?如果是平行世界的泷和三叶,又和影片最后楼梯上下的泷和三叶有什么关系呢?

而这种时间线的交错是通过影片的叙事而发生在观众的脑海当中的,即前文所提出但没有解释的“叙事错觉/幻视”,如同两张不同的图画通过某种巧妙的方式在观众的视网膜中合成为同一张图景一样——在观众这里就认为此三叶即彼三叶了,二者通过叙事顺序的巧妙安排实现了线索的延续,《你的名字。》所要达到的正是这样一种效果。



接下来我们再讨论浪漫主义与世界系的机制。

可以说,世界系是浪漫主义的一种极致——通过将二人的关系(恋爱)与整个外部世界链接在一起来为这种关系建立合法性依据。即,可以是为了二人的关系而拯救世界的举动(《云之彼端》,《你的名字。》此时拯救世界就是拯救自己的恋爱),也可以为了二人的关系而与整个世界决裂(《最终兵器彼女 剧场版》,《沙耶之歌》)。

这是浪漫主义关于“我”与“他者”关系的一个终极回答。在这种情境之下,我与他/她的关系,是通过外部性(灾难,社会排斥)的体现来建立的。没有通过这种对于困难和障碍的跨越,“我”是不能跨出爱的那一步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完全没有通常世界系要素的《秒速五厘米》恰恰也是一部合格的世界系作品——仅仅通过日常堆砌是无法建立二人的关系(恋爱)的,于是这段恋情便无疾而终了。

这时候再反观《你的名字。》,确实可以将之看成为对于《秒速五厘米》以及浪漫主义爱情观念的一次回答。二人的关系不仅仅是冥冥之中的命中注定,甚至是命中注定的命中注定:泷之所以会和三叶交换身体,是因为三年前三叶给泷留下的那条结绳;而三叶之所以会给泷留下这条结绳恰恰是因为他们交换了身体!看上去在影片交代三年前三叶去东京寻找男主角这段线索的时候一切故事真相大白了,但实际上等于什么都没有说。而影片末尾二人在浩如烟海的东京都中再次相遇,难道不又是一次浪漫主义的邂逅吗?我们不禁要发问,为何在二人克服重重困难,拯救了整个小镇之后还不能获得一个happy ending,导演和编剧依然要折磨他们呢?而标题《你的名字。》以及设定当中二人会遗忘交换身体时的记忆来看,这恰恰又是影片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即是说电影为二人的关系建立了双重保险——一层不够,还要再加一层才行。

到这里便不禁让人怀疑了,到底是谁在渴求这这样的恋爱?到底是什么使得人们在没有这种种保证的前提下便不能迈出那一步了?如果对浪漫主义的机制迷信到了这种程度,不禁要使人怀疑究竟有没有恋爱的胆量了。从这种意义上来讲,这部片子正好与宣传相反——不仅不是促成我们去爱的动力,反而是要夺去我们恋爱的能力了。反过来说,只要存在了这种种的flag,我们不但可以,甚至不得不要恋爱了。

在此我倒是更乐意回到第一部分的结论:“你的名字?”不是结尾,而是开始。

commanderyuri 发表于 2016-12-13 15:02

オカッパ 发表于 2016-12-13 15:20

wardenlym 发表于 2016-12-13 18:26

本格的世界系不直接描写世界

比如伊里野的天空


对我来说别的都是邪道

raragon 发表于 2016-12-13 19:06

wardenlym 发表于 2016-12-13 18:26
本格的世界系不直接描写世界

比如伊里野的天空


我认为世界系的一个特征是扁平化和模糊化的“世界”,用来与主角的关系建立或肯定或否定的关系。

这种扁平化和模糊化的世界某种程度上也是死宅的心理投射。

wardenlym 发表于 2016-12-13 19:15

本帖最后由 wardenlym 于 2016-12-13 19:17 编辑

raragon 发表于 2016-12-13 19:06
我认为世界系的一个特征是扁平化和模糊化的“世界”,用来与主角的关系建立或肯定或否定的关系。

这种扁 ...
有的作者模糊化背景就是无力描写,但好的世界系作品绝不会扔陨石下来,所以我不喜欢君名

我个人非常喜欢的手法就是刻意模糊世界观,细节设定大量留白的风格

给人一种巨大的现实从日常中漏出一角的感觉

raragon 发表于 2016-12-13 19:17

wardenlym 发表于 2016-12-13 19:15
不能一杆子说模糊化背景就是无力描写

我个人非常喜欢的手法就是刻意模糊世界观,细节设定大量留白的风格 ...

实际上我就是你这个意思。

模糊和扁平化的世界观是营造命运感的一部分。

wardenlym 发表于 2016-12-13 19:24

raragon 发表于 2016-12-13 19:17
实际上我就是你这个意思。

模糊和扁平化的世界观是营造命运感的一部分。 ...

哦,这样的话是的

君名的危机很明确,局中人和观众都切实感受到了

君名从头到尾都是美式大片的套路,做到了相声里面快板儿说的最好,快板儿里面相声说的最棒

想解读成世界系巨作,我是不信服的,不配

raragon 发表于 2016-12-13 19:40

wardenlym 发表于 2016-12-13 19:24
哦,这样的话是的

君名的危机很明确,局中人和观众都切实感受到了


同意你的意思。实际上我看到第三遍的时候已经感觉这片子去掉核心线索以外就是吉卜力和近些年日本动画商业套路手段的一个集中应用范例。

我的本意是将你的名字作为世界系体系的一个切入点,毕竟他的结构依然是完整的。

wardenlym 发表于 2016-12-13 19:45

本帖最后由 wardenlym 于 2016-12-13 19:48 编辑

我也是看了三遍,套路层面上说太成功了,已经做到了对特定人群的精准营销
毕竟大黑似蜜s1

恶魔西洛伊 发表于 2016-12-13 20:46

城管 发表于 2016-12-13 20:52

要说中间90%的时间都是他上班之前做的梦倒是也说的通……

rockx 发表于 2016-12-14 01:39

本帖最后由 rockx 于 2016-12-14 02:09 编辑

已经八刷,单纯只是喜爱这个故事而已,此前并未深入思考。读到楼主文字,感触良多。

无论是否接受“一切是梦”的解释,对男女主角来说,不变的客观事实如下:(假设双方关于身体交换的记忆已彻底被抹除)

泷视角:2013年,电车上被奇怪的女高中生搭讪,彗星落下。2016年,莫名其妙地对那个三年前被摧毁的小镇念念不忘,前往小镇的山上探访并在山上过了一夜。2021年,在东京遇到一位一见钟情的女性(之后他会发现这位女性恰好是他所挂念的小镇出身)。

三叶视角:2013年,莫名其妙翘课去东京并在电车上搭讪一个初中男生,回到小镇后,莫名其妙地预知彗星灾害并成功说服父亲组织避难。2021年,在东京遇到一位一见钟情的男性。(之后她会发现对方恰好非常挂念她所出身的小镇)

于是,2021年相遇的男女主角会意识到他们的一见钟情是在冥冥之中被一种未知的力量所促成。我认为这就是这部电影的根本内核,同时也是新海诚承认影响了他创作的《遇到百分百女孩》这篇小说的精神。除了电影中的情节,其他还可以有无数种故事可以用来扩展这个内核(不一定需要时空交错,完全可以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常故事)。我们看到的故事,只是导演选择的其中一种世界线而已。

袄_偶滴小乔 发表于 2016-12-14 01:52

rockx 发表于 2016-12-14 01:39
已经八刷,单纯只是喜爱这个故事而已,此前并未深入思考。读到楼主文字,感触良多。

无论是否接受“一切是 ...

你都八刷了都没注意到结局是2021年冬天过去,至少第二年的春天他们才再次相遇吗

rockx 发表于 2016-12-14 02:06

本帖最后由 rockx 于 2016-12-14 02:17 编辑

袄_偶滴小乔 发表于 2016-12-14 01:52
你都八刷了都没注意到结局是2021年冬天过去,至少第二年的春天他们才再次相遇吗 ...
惭愧,之前没仔细思考结局时的年份,顺手就写了 不过并不影响我上述的观点

raragon 发表于 2016-12-14 16:15

rockx 发表于 2016-12-14 01:39
已经八刷,单纯只是喜爱这个故事而已,此前并未深入思考。读到楼主文字,感触良多。

无论是否接受“一切是 ...

一个小意见,泷被搭讪这件事,三人一起去寻找小镇的时候奥寺前辈问起结绳的事情,泷说已经不记得了。

冥冥之中的未知,就是这部片子想要表达的。或者说正是因为新海诚对这种命中注定的,唯一的,不可替代的,非你不可的恋爱的憧憬才有了这部片子。这就是这部影片浪漫主义的核心。

所有的故事,交换身体拯救小镇云云,都是用来解释为什么“我(泷)”和“你(三叶)”的相遇是命中注定,唯一,不可替代和非你不可的。

moekyo 发表于 2016-12-14 16:39

有文化真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你的名字。》的叙事诡计与世界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