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673|回复: 14

[分享] 【第五期:《白箱》的理想与制作进行的现实】舛本和也专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12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thez 于 2016-7-6 12:12 编辑

大家好,本周开始新的专访连载,本次嘉宾是株式会社TRIGGER取缔役、动画制片人舛本和也。Anitama地址:http://m.anitama.cn/article/e0aacf50bafebac3

> 采访整理:高濑司
> 采访日期:2016年4月8日
> 采访地点:株式会社TRIGGER

【受访嘉宾资料】

舛本和也(Masumoto azuya)

株式会社TRIGGER取缔役(董事)。取締役。《双斩少女》动画制片人。大学毕业后进入代代木动画学院福冈校区学习。2000年以制作进行身份进入动画业界。2006年加入GAINAX。在《天元突破》中担任制作主任·现场制片人。在《Panty&Stocking with Garterbelt》中担任制片人。之后于2011年和今石洋之、大塚雅彦等人共同创立株式会社TRIGGER。2014年,于星海社出版《制作进行》(日文原题『アニメを仕事に!――トリガー流アニメ制作進行読本』),介绍动画制作进行一职,引来话题。

■何谓制作进行

——舛本先生您好。您的著作《制作进行》最近出版了简体中文版,这部作品从动画制作进行的角度介绍了动画制作的流程和内幕。Anitama借此机会,希望您在此次专访中能够聊一下您的著作《制作进行》的工作内容、您个人在动画行业作为制作及制片人的经历、最后希望您可以给予有志动画事业的年轻人一些意见与建议。今天还请您多多关照。

舛本 我是TRIGGER的舛本,今天也请你们多多关照。

——首先想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动画中的“制作进行”究竟是怎样的一个职位?

舛本 用一句话讲,在动画的制作工程——从动画企划开始直至影片交货——的整个流程中,制作进行负责管理的业务共分为四大块——日程管理、预算管理、员工管理、资材管理。

——作为一项管理业务,制作进行的工作内容并不会直接反映在影像之中。说实话这个职位对于动画粉丝而言,一直以来都处于相对陌生的位置。但您却能把这份工作写成整整一部书,不知您写作的理由是?

舛本 在日本,自TV动画创立以来已有六十年的历史。在这六十年中,日本逐渐形成了一套培育动画师、上色、美术等技术职位人员的人才培训体系。但是不知为何,对于制作进行这个职位,至今完全不存在所谓的培训体系。动画公司一直以来的做法,就是把新人制作直接往项目里一扔,让他们“现学现用”、“自学成才”。也正因此,对于外部人员来说,除非进入动画行业内部,否则根本不可能了解到制作进行的工作内容。而进一步说,我认为这种信息断绝的状态造成应聘制作进行的新人大都不了解具体工作内容,直接导致这个职位的离职率极高。一旦。所以我希望能够有一本手册性质的资料供人翻阅,这本手册可以向不了解的人介绍制作进行的工作内容。这就是我写作本书的契机。

——本书于2014年在日本商业出版。但是这之前本书的雏形已经发表在多种媒体之上。

舛本 是的。我过去曾经就职于GAINAX,而本书内容最初的雏形便是发表在GAINAX的官方博客“GAINAX STAFF Blog”上的连载栏目——《制作进行的工作》中的内容。不过当时那个连载对我而言,主要意义是我个人对于自己的工作经历,对于“何谓制作进行”的一种整理,文章所针对的受众尚不明确。写了一段时间,栏目的文章量越积越多。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我把它们整理成册,于2011年冬季的Comic Market上发售了以《制作进行入门》为题的同人志。但当时我的动机也只不过是希望把连载的内容汇总一下而已,所面向的受众群体则是对动画业界有兴趣的读者们。不过托这本同人志的福,一家叫做星海社的出版社的编辑发来邀请,问我要不要把这本书正式出版。为此,我和编辑经过讨论,把同人志的内容进行修改和编排。目的就是如之前所说明的,我希望出版一本对有志动画业界的人和新人制作进行能够派上用场的书籍。

——原来如此。您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本书具体的结构呢?

舛本 首先作为基础知识,我对于日本的2D动画的制作流程进行了解说。在此基础上,我介绍了制作进行这个职位所起到的作用、具体执行的业务、所采取的工作态度、以及不为外人所知的制作进行工作的“潜规则”。以上这些是本书的轴心内容,然后再在轴心内容周边穿插一些制作进行的现状、在动画业界工作所需要的心态、以及新人的培训方法等内容。

——那么本书在中国的出版的契机又是怎样的?

舛本 最初和星海社签订合同时,他们就提出希望在中国也能出版本书。这对我而言也是求之不得,我便同意他们对中国出版项目进行推进。

——不知本书还有没有在其他国家发售的计划?

舛本 目前没有,签订合同时也只提到了在中国出版,而当时也没有确定中文版的出版时期。所以本书中文版会在今年出版,倒并不是我刻意追求的结果。
(舛本先生这里暗指本书并非因为白箱国内走红才决定出中文)

■对于动画以外的行业亦有价值的项目管理技巧

——您的著书出版后,动画制作现场和普通的读者分别有怎样的反应?

舛本 我直接听取普通读者反应的机会不多,但是光看网络上的反响,我觉得制作进行的工作内容和辛苦之处应该有成功传达给了读者。他们反馈的内容主要是“通过本书了解到了动画幕后不为人知的故事”。而相对的,我收到的动画行业内的反馈就非常多了。比如说收到最多的反馈,就是这本书所整理的内容使得新人培训效率提高了不少。另外还有一点很意外的,那就是CG行业和游戏行业,这些动画行业以外的从业人员也给了我们很多反馈。据他们表示,在CG和游戏这样的从零开始制作作品的行业中,目前不存在一个明确的,像动画行业中的制作进行这样的,担任“项目管理”业务的职位,故而本书对他们很有参考价值。

——采访君也感受到,您这本书除了对于精神文明产业外,对于普通的生产制造业的管理工作上同样有一定的用处。

舛本 我个人除了动画行业也没干过别的,所以不明白具体有怎样的用处(笑)。不过本书如果能够作为一个案例,让其他行业的朋友能够引为参考的话,我自然是很高兴的。

——说来除了制作进行本职工作者的反馈之外,其他的动画制作部门,比如作画、演出、美术、摄影、剪辑人员对本书又各有怎样的反馈呢?

舛本 其他部门也表示,在各自部门的新人阅读了本书后,再对他们说明具体工作内容时效率提升很多。这本书作为行业整体的入门书籍也起到了一定作用。而且过去哪怕动画行业之中,不少活跃在第一线的创作人员,实际上也未必知道制作进行的工作内容。所以我觉得本书即便在行业内,同样也加深了从业人员对于制作进行这一职位的理解。而对我而言,如果通过此书,能够提升动画行业中的人员交流效率,促进制作流程更为顺畅的话,那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令我非常高兴的事。

■为何选择了制作进行之路

——接下来想请教一下舛本先生您个人的经历。您立志进入动画行业的契机是什么?

舛本 首先我从小就喜欢动画。而经历了初中、高中、大学后,我对于动画的喜爱毫无动摇。我一直以来都有关注动画,特别喜欢的是GAINAX的作品。初中二年级时我受到《蓝宝石之谜》(1990-1991)的冲击,而以这部作品为契机,我的兴趣开始从动画作品本身延伸到动画创作者们身上。自那时起我开始关注动画片尾曲的制作人员列表。之后我大学虽然读的是普通的学校,但大学一年级时播出的《新世纪福音战士》(1995)令我下定决心将来一定要进入动画行业。而我那时的目标是成为一名动画师,所以大学毕业后,为了学习绘画和动画技术,我前往代代木动画学院的福冈校区就读了两年。

——那您之后又是怎么走到制作进行的路线的呢?

舛本 在专业学校的毕业作品中,我担任了监督一职。而当时的经验成为了一个转机,使我对于动画的想法发生变化的巨大转机。一部动画的制作需要200至300人的参与,这其中需要的不仅仅是制作画面的创作人员。如何招徕动画师等制作人员,如何去管理他们,这同样非常重要。我之前虽然也知道存在着这样一种管理职位,但在我实际体验了毕业作品制作之后,我才得以对于动画中,“画画以外的工作内容”有了深刻的体会。我自己的绘画水平并不是很高,当时已经意识到,凭借自己的能力要当动画师会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我在担任过监督之后,我发现除了画画之外,还存在着其他的选项可以制作动画。所以我在2000年进入动画行业时,选择了制作进行这个职位。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12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T社大佬,期待后续有关于今石和T社的爆料啊。讲道理这本书中文版挺坑爹的,封面上大大的《白箱》字样很容易让人以为是和喵森一样以制作进行视角了解各个工作岗位的内容,买到后一看……还真的是一本纯粹的制作进行的自我修养,只能说国内出版社宣传坑爹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6-6-12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12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平常说说“制作进行”这词也就算了,但出版的书籍竟然也不翻译成个制作管理之类中国人能看懂的名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12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无尽的牙刷 发表于 2016-6-12 14:14
我觉得平常说说“制作进行”这词也就算了,但出版的书籍竟然也不翻译成个制作管理之类中国人能看懂的名称… ...

好像只有日本动画才有制作进行 而且会看这书的也就那一小撮人所以无所谓吧

而且偏偏就在这个日本动画的衰落期开始强调这一职位 难免让人觉得有些可疑啊⋯⋯二十年前大家EVA看的开心的时候绝对没人张口闭口制作进行制作进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6-6-12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15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nitama 于 2016-6-29 21:29 编辑

http://m.anitama.cn/article/db07fa95644616f5

■目标是GAINAX


——您以制作进行的身份初入业界,当时加入的是Marchen动画公司。那时Marchen的工作内容应该是是以外包为主。那么您加入时的Marchen社内是否存在新人培训?您又是怎样学会制作进行的工作方法的呢?

舛本 并没有什么新人培训。当然了,有些大规模的动画公司确实会搞有模有样的新人培训,而Marchen里就基本只让你看样学样跟着做了,所以相关的工作技巧我都是在实践中学会的。但是我在Marchen毕竟呆了五年,现在回想起来也有很多收获。因为Marchen社的业务方向并非是长期制作那种持续一年以上的长篇作品,而是更倾向于接多种多样的作品。所以我们和总包公司的制作进行相比起来,所接触到的作品数量会多出许多,我五年下来差不多参与了100多集的制作。托这份经历的福,我和众多的动画制作公司拉上了关系,也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监督与演出,得以直接感受到创作者们各不相同的价值观和处事风格。

——那您之后又是怎样进入GAINAX的呢?

舛本 刚才我提到,我在Marchen社参与了多部作品的制作,但反过来说,我缺乏和特定的某一部作品紧密结合共同前行的经验。我没有完整参加过从制作前期直到完成交货的全套作品制作,这让我觉得我还没有接触到动画制作的核心部分。为了能够更进一步,我决心更换公司。

而在那个时间点,恰好遇到GAINAX在招募制作进行,而那个时代的GAINAX本来是没有制作部门的。动画的制作首先需要有负责企划等内容的前期部门,其次有实际制作动画的制作部门,最后则是负责音画合成或是V编等工作的后期部门。而到那个时代(2006)为止,GAINAX一直只有前期企划是全由自己来做,而动画的制作和后期都是和其他公司合作进行。所以他们一直不需要管理具体制作进度的制作进行这一职位,实际工作中他们的作品都是由合作公司的制作进行来负责管理。而在《飞跃巅峰2》(2004-2006年)的制作中,GAINAX决定了下一部TV要在自己社内搞,于是着手建立制作部门,所以才首次向外招募制作进行。

——这对您而言真是命运一般的时间点。GAINAX给人的印象是一家对于动画品质要求高,而且个性强烈的制作公司,您入社后的感想如何?和过去的环境区别大吗?

舛本 环境的话可以说是非常特殊,和我过去接触过的制作公司完全不一样。这主要是因为我过去在其他公司学习的制作方式,实际上是“面向客户”的动画制作方式。我的客户是制作委员会,我必须在客户给我的时间和预算之内,做出他们能够满意的作品。当然,我并不是说这种想法本身有错,但是GAINAX的志向却不止于此,他们不是单单为了客户制作动画。他们哪怕日程惨到千疮百孔,哪怕预算已经不够,他们会要求自己去做出观众喜欢的作品,而创作者自身也能够认同的作品。所以GAINAX的每一部作品的制作,一定始于“这部作品中最重要的要素是什么”,监督一定会对这一点进行深思熟虑。进入GAINAX后制作方式上的转变对我而言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这也是GAINAX和其他制作公司完全不同的地方。

——在这种不同的方式之下,制作进行的工作内容和处事方法是不是也会出现变化?

舛本 变化很大,和过去完全不同。从某种意义上说,动画制作环节是流水线作业。我需要在已经确定下来的日程和预算之内,让创作者们顺利交出作品。这份管理工作就是我进入GAINAX之前所理解的,制作进行的工作内容。

但是GAINAX的流水线有个特点,他未必是往一个方向一路流下去。就算进入了流水线作业,如果之后发现有不能接受的地方,他们会把流水线给开倒车转回去。这个从项目管理的角度来说,本来肯定是不行的,然而GAINAX不管,他们觉得开倒车是理所应当。所以GAINAX的制作进行的工作也就有别于普通的流水线管理,因为他们根本就不走寻常路。所以说哪怕是有一定经验的制作进行也很难把控,新人在现场几乎必然会抓瞎。

——提到新人的话题,我们知道自您那一拨之后,GAINAX也开始招募新人制作进行,不知情况如何?

舛本 我入社时,GAINAX正在准备的作品是《天元突破》(2007年),这部作品也是我第一次担任制作主任。作品中我们起用了新人制作进行,然后我担任他们的总括。但是我自己也是首次经手制作主任的业务,已经忙到无暇他顾。所以在这部作品中我很难说我自己在新人培训方面做出了什么成绩。但也正因为此,我为了在下一部作品之前能够好好培养人才,我才以我自己的方式制作了相关教程。而《制作进行》一书的雏形,WEB连载也就是那段时间开始的。

——您着重新人培训之后反响如何?

舛本 亏得有新人培训,我负责的下一部作品《Panty & Stocking with Garterbelt》(2010年)的制作就顺利了不少。当然这也不是我一个人的力量,在《天元突破》中一同奋斗过的制作人员也留了下来,出了很大的力量。我觉得我们作为一个团队,创造了一个很不错的创作环境。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15 19: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G社原来那么多片子都是和其他公司合作制作的?

----发送自 STAGE1 App for Androi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15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文出版那么大张旗鼓的说《白箱》的确说不过去啊,难怪在专访里会暗示这点

这次访谈一共几篇?唔,whatever,G 社和 G 社系的几家真是个顶个的神经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29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m.anitama.cn/article/eb69c459d0eb19a4

■制片人的工作内容

——您在《Panty & Stocking with Garterbelt》的职位是制片人(Producer),但同时还兼任现场制片人(Line Producer)。您能否为我们解释一下制作进行、制作主任(Desk)、现场制片人的工作内容的区别之处?

舛本 之前我已经提过,制作进行负责的是单集的管理工作,而我在《天元突破》中担任的制作主任则负责对于每集的制作进行进行总括管理。举个例子,制作主任于制作进行,可能比较接近编辑部中主编之于编辑的地位。

而制作主任上面还有现场制片人,这是一个管理整条生产线的职位。动画的制作方式虽然随作品而变化,但是人事的任免,制作流程的日程安排这些涉及到“制作流水线的构建”的工作就是由现场制片人所负责的。另外他还要进行整体预算的分配和制作支出的检查。单从工作内容本身来说,现场制片人和制作进行以及制作主任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涉及到的工作规模和范围会大出很多。制作成本方面,他所能调动的金额会从300万日元上升到2亿日元,而人事方面,他则决定作品的监督与剧本这些轴心创作人员的人选。

——那么现场制片人和各集的制作进行实际上已经不存在工作交集?

舛本 是的,因为工作范围已经不一样了。现场制片人和制作主任倒还是会有交流,和单集制作进行则基本不存在工作上直接对口的机会了。制作进行在各集的制作中,如果出现问题就去找制作主任商量。而在作品的整体日程出现问题时,就轮到主任去找现场制片人商量。现场制片人收到这些问题的反馈后,或进行预算的修订,或是去和电视台调整交货日期,来解决问题。所以说制作进行和制作主任之间,制作主任和现场制片人之间需要有紧密联系和频繁交流,但是现场制片人如果跳过制作主任,直接对制作进行下指示,则并不会是什么好事。对于制作现场的流程和细节,只有制作主任才把握得最为准确。现场制片人如果跳过他而去直接联络制作进行,干涉单集制作的话,很有可能对其他的集数产生不利影响。

——那么现场制片人除了和制作主任之外,还需要和哪些部门保持密切交流?

舛本 首先是轴心制作团队,包括监督、系列构成、角色设定、总作画监督、色彩设计、摄影监督、美术监督等等各部门的领导。另外就是对口客户,也就是制作委员会。

——您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和各部门具体的对口方式呢?

舛本 动画的各个制作流程都有各自的专业人员负责。画线画的动画师、上色的着色人员、画背景的美术人员、把以上这些内容进行合成的摄影,这是动画制作流水线按顺序的运转方式。而各自的流程自然就存在各自的领导,也就是OPED中的制作人员表中,挂着“〇〇监督”头衔的那些名字。原画领导是作画监督、动画领导是动画检查、着色领导是着色检查、美术领导是美术监督、摄影领导是摄影监督。现场制片人通过和各个部门的领导进行交流,来对各部门的专业人员进行间接的管理。

——在一般的认识中,难道给各部门领导下指示这件事不应该是监督的工作吗?

舛本 确实如此。但是,一般我们认为,作品制作是由两大块构成的,也就是“作品质量”和“预算·日程”。负责“质量”的就是监督,所以他会对各个部门的领导下“表达·创作”方面的指示。而相对的,各部门的“预算·日程”则归于现场制片人的管辖范围。

——原来如此。

舛本 比如说,监督表示,这个片我要把质量做到这么一个水准,算下来要实现这个水准需要一个月,然而离交期只剩下两周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去找一个妥协的点,这方面的调整工作就归现场制片人管。比如找电视台商量,能不能把交期延迟?或者增加预算和人手,看能不能加快制作的速度?这些事务的决定权是握在现场制片人的手里的。

——那么再进一步的话,动画制作公司一方的制片人中,除了现场制片人外,上面还有一个动画制片人(Animation Producer)的职位。动画制片人和现场制片人的工作内容区别主要在哪里呢?

舛本 尽管名称上不同,但我个人觉得这两者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硬要找出一个区别的话,现场制片人是管理制作公司生产线的预算和日程的职位,动画制片人则是考虑如何把制作完成的作品进行宣传包装和商品化影碟化的职位。

但是,影碟要怎么卖、宣传采取怎样的手段,这些本来应该是制作委员会一方的制片人负责的,所以这些事务的决定权并不在动画制片人手中。但是如果把这些事务完全交给影碟公司的制片人来负责的话,因为这些人他们接触不到动画制作现场,对于创作者们相对陌生。很容易造成客户和创作者们缺乏交流,导致他们难以听取创作者方面的意见。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动画制片人站出来成为两者间的缓冲地带,为影碟公司和制作现场搭桥来转达协调双方的意见。当然了,这份工作同样也可以由现场制片人进行兼任,工作内容上并没有太过明确的区分。

■TRIGGER的信念

——《Panty & Stocking with Garterbelt》之后,您于2011年参与创立TRIGGER,并担任动画制片人一职,能否为我们讲解一下当时的经过?

舛本 《天元突破》和《Panty & Stocking with Garterbelt》之后,在今石洋之和大塚雅彦间发生过一场讨论,讨论今石下一步监督作品应该走怎样的路线。据说在那次讨论中,他们重新审视了“在GAINAX制作动画”的意义。他们觉得只要他们呆在GAINAX一天,他们制作的作品就永远只能寄于GAINAX这个品牌篱下。就算出了赤字亏了钱,反正有公司会来帮忙填坑,而不是他们自己负责。这对于创作者来说,可以说是非常宽松的环境,但却未必是健康的方式。他们觉得身为创作者,他们已经到了踏出下一步的时机,去挑战“自己为自己作品负责”这一新的难关。据我所知,这就是他们两个人决心新开公司,创立TRIGGER的原因。

——原来如此。那么您又是怎样才会参加新公司的创立的呢?

舛本 要成立一家动画制作公司,除了需要制作人员外,必然也会需要熟悉动画制作相关的管理业务的制片人才。我想是因为我在今石监督过往的作品中担任过制作主任和制片人这些负责管理业务的职位,所以才得到了他们的邀请。

——也就是说您在过往的工作中获得了这两位的信任。那么在TRIGGER的创立之中,您自身有没有希望通过新公司来实现的志向呢?

舛本 关于这一点,我一开始非常烦恼。面对两位的邀请,我表示希望给我一点仔细考虑的时间,当时要了整整一周。对于开设公司本身,我觉得是件很好的事情,而两位设立公司的理由——“为了制作下一步今石监督的作品而独立”也是非常简洁且有说服力的。但是放到我个人层面,我有什么理由去加入这家公司?从感情上讲,我肯定是非常想参加。但是当时的我并没能马上参透我这种感情的具体内涵。我觉得我需要把我的感情冲动用语言文字进行解释。否则单纯顺着感情来的话,将来公司规模越来越大,招人时我要怎么去说服我的下属?

——也就是说,为了让别人跟着您做事,您必须要给出一个明确的理由。

舛本 于是我就考虑了整整一周,结果某个瞬间我灵光一现。我脑中忽然浮现了“我想做一部今石监督的两小时原创剧场动画”这么一个目标。于是我就回复两位说,如果新公司能够定下一个目标,将来制作今石监督的原创剧场动画的话,那我也希望务必能够掺一脚。对此,今石监督和大塚监督表示,有朝一日一定会实现这个目标。在这份共同的目标之下,我们就联合创立了TRIGGER。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9 22: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两小时今石剧场版什么时候能看到?

----发送自 STAGE1 App for Androi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4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m.anitama.cn/article/57daec415da694e9

■原创作品的困难之处

——您在TRIGGER担任取缔役(董事)一职。TRIGGER是否存在与其他公司不同的行事风格?比如说作品制作方面。

舛本 从方法论上讲,动画行业内有这样一个现状:制作公司的数量越来越多,各家公司都拥有自己的独自风格。所以我并没怎么感觉到我们家有什么特别之处,因为本来就不存在一个所谓“标准”的风格。

在理解了这一点基础上,要我谈我们自己公司的特点的话,我觉得我们最大的武器就是能在社内制作原创作品。而且这不仅限于今石监督,我们旗下还有许多位充满个性的演出家,他们每个人都拥有担任原创作品监督的能力。而TRIGGER的管理团队同样也拥有在幕后支持原创作品制作的能力,这恐怕是我们最大的特色。

——原创动画和原作改编动画,从管理角度来看,制作时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哪里呢?

舛本 区别还是很大的。而且我觉得对于动画制作公司来说,原创作品的制作将会成为一个转捩点。中国的动画公司和创作者们在不久的将来,想来同样也会在原创动画上遭遇难关。

正如之前说明过的,动画制作存在前期环节,也就是企划,之后则进入现场制作和后期处理。制作进行这一职位主要负责的是中期的现场制作和后期环节的业务管理。所以说,如果制作进行想要升到制片人的位置,那么他除了已经具有的中后期业务能力外,还必须培养自己参与前期环节的能力。而需要注意的是,中后期的业务和前期业务之间存在一条巨大的鸿沟,两者所要求的能力的区别是很大的。

中期制作环节,基本上交期、日程和预算都已经定死了,那么制作进行就可以根据这些定死的标准去按部就班地安排自己的工作。但是前期环节呢?日程也好,预算也罢,都没还定下来,而项目尚未开始更无所谓交期。这时候制片人的工作就是必须要在这么一个尚无绝对标准的状态下,编纂企划书、立项、对相关人员进行管理。

——您是指这个“搭架子”的过程很困难。

舛本 是的。而且项目开始后,工作人员会根据你搭建的框架来做事,这对于制片人的能力要求就会非常之高。举个例子,比如说暑假作业或是减肥,像这样给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明确的期限的话,人努力起来也比较方便。俗话说得好,“真正催生作品的是截稿日”。

然而动画的前期环节并没有什么交期,你想拖的话随便你拖多久。在这么一个前提下,主要的工作人员都知道不存在交期(即是说他们做好了拖的准备)。那么作为一个制片人,你要怎么设计日程?之后要怎么让工作人员按照你设计好的日程去推进工作?这些都是非常困难的。

比如说,有个创作者对制片人说,“你再给我半年推敲的时间,我肯定把这个企划弄得更有趣”,那么制片人应该怎么去说服他按照原来的日程做事?我们知道,经常会出现那种打广告时自称“企划十年!构想十年!”的作品。其实吧,其中的大部分都只是掉进“拖延坑”里爬不出来的结果(笑)。

而这所谓的拖延坑,正是从外包转总包,改编转原创时,动画公司会首先遇到的难关。以日本企业为例,有小钢珠公司投资的动画公司,以及网游手游公司投资的动画公司,这些公司过去没做过原创动画,他们基本都会在这个阶段碰壁。

而且可怕的不止于此,哪怕我日程做出来了,决定“三年后开播”。但日程定下来,和作品本身好不好看,这又是完完全全两个问题。原创作品有一点很难,那就是做出来之前,我们很难去想象作品做出来是个啥样子的东西。就算你三年时间呕心沥血,充满自信做出来的作品,完成后一看,不好看,观众不能接受,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我们才会说,制作原创作品是一种接近于赌博的行为。

——也就是说您从GAINAX时**始到TRIGGER,一路走来参与了那么多原创作品,时至今日您却依然觉得原创作品不好做。

舛本 这个难度是不会(因经验丰富而)改变的。所以说在这样难度下,我们愈加需要把核心的理念,也就是“到底为了谁做动画”这一点放在重中之重。我们要坚持去做的是,自己想看,观众也想看的作品,要做的是大家尚未体验过的令人兴奋的作品。做原创作品是很累的,充满了辛苦与不安,所以如果不能坚持这一理念的话,很难撑到最后。心志一旦在某个阶段出现动摇,就会导致作品半途而废,功亏一篑。

——那么TRIGGER今后依然会以原创作品为创作中心?

舛本 我们是这么希望的,这正是我们TRIGGER的信念。但我们也并非是一味执着于原创作品,毕竟从培育新人的角度上讲,原创作品门槛太高。所以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们并非不想尝试一下原作改编的动画制作。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6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m.anitama.cn/article/7732965a072e46a7

■日本动画行业中制作进行的现状

——接下来,想请您面向对动画制作有兴趣的中国朋友,谈一下目前日本的动画制作进行的当前状况。首先想请教一下,现在日本的新人制作进行一般都是怎样的出身经历?

舛本 首先从男女比说的话,2000年代中期时已经是男女各半的比例,而现在更是变成了女性人数占优的状态。入行新人的经历多种多样,因为制作进行毕竟负责的是管理业务,有别于其他的动画制作部门,对于专业知识的要求并不是那么严格,所以入行本身并没有那么困难。新人既有来自动画专业学校的出身,也有普通的四年制大学毕业生,还有高中毕业后直接入行的,当然也有从普通行业跳槽过来的。

——说到最近有关于制作进行的动向,除了您的关于制作进行的著作之外,就要数以制作进行为主人公的TV动画《白箱》。不知新人们是否也受到这些作品的影响?

舛本 我个人感觉《白箱》的影响非常强烈。我去面试时就发现,很多年轻人都是看了《白箱》后才对这个行业产生兴趣。另外据传不仅是制作进行,整个动画行业的应聘者数量都有增加,当然这个消息并没有经过证实。

——您自己有没有看《白箱》呢?

舛本 有看有看。这部动画本身也非常好看。

——您作为一个身在真实动画制作现场的人,不知有何感想?采访君所认识的业界人士中,既有人表示太过真实看得胃痛的,也有人感觉作中描写和真实现场有所差距,太过幻想。

舛本 我觉得两边都是正解。我想任何职业都是一样的,工作本身必然存在正面部分和负面部分。至于具体怎么去看待自己的工作,因为一百个人有一百种价值观,各人的看待方法自然也会不同。更何况哪怕是一个人,或许他内心的价值观也不止一种,而是多种价值观的混合。所以对于一部作品存在肯定意见和否定意见是理所当然的。

——那么从您的角度来看,新人制作进行和以动画行业为目标的人们应该从《白箱》中学习到哪些内容?

舛本 我很想问一下这些新人,他们能不能想象得出,主人公宫森葵今后会走上怎样的道路?《白箱》作品中并没有明确描述宫森的未来。而我觉得,在这个行业里,只有能够把眼光放远,能够预测到三年后的变化的年轻人才能存活下来。

——您是说,宫森本人或许也并没能想象到三年后的业界状况?

舛本 所以我觉得,她或许一两年后就会辞去这份工作,离开业界。因为她尚未在业界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目标,更没有为自己的目标作出牺牲。在娱乐行业中,超过三十岁还能活跃的人本就不多,过了四十岁后就会更少。特别是女性会面临结婚生子的压力,还要受到父母的限制。

——您的想法非常现实。

舛本 实际情况,很多制作进行在两三年后都会转去普通行业。当然,这份工作经历对他们个人的人生而言,绝不会造成负面影响。我想宫森也会带着在动画行业中获得的成就感,离开这个行业。这其实是非常常见的情况,我们如果在工作中感受到了100%的成就感,那这份工作就算结束了。当然了,一般而言凡是完成了一部作品,人都会有成就感。但只有成就感在80%的人才能在业内存活下去,他们会把这未能完成的20%藏在心中,在下一部作品中再度向100%发起挑战,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留下来去制作下一部作品。所以我觉得宫森最终会在某部作品中得到满足感后,怀揣着这份幸福而离去。但是她在动画行业中的工作经历,将成为具有正面意义的宝贵财富,在她今后的人生中发挥积极作用。

——说起来,或许您已经知道,制作《白箱》的P.A.WORKS的堀川社长让公司内的新人制作进行和《白箱》中宫森的声优木村珠莉小姐阅读了您的著书。

舛本 我只能说非常荣幸(笑)。

——或许仅仅是偶然,但是最近出现了很多关于制作进行这个特殊职位的作品,不知从制作现场人员的角度来看,是否感受到所谓的“潮流”?

舛本 这个算不算潮流我不是太明确,但我在业界已经呆了15年,我经常感觉到有一点很危险,那就是这个行业留不住新人。关于这一点,我想堀川社长在设立P.A.WORKS十年后肯定也有同感。先说好这只是我个人的猜测,我觉得正是因为堀川社长同样抱有这样的危机意识,他才会希望(通过《白箱》)把制作作品的乐趣传递给年轻的制作进行们。当然,制作进行这份工作非常辛苦,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新人。但是作为年长者,在我们希望把一些东西传递给年轻人的时候,堀川社长选择了动画这个手段,而我选择了书本,或许仅此而已。
■制作进行的职业前景

——接下来我们想向您请教一些给中国的动画行业志愿者们的建议。以制作进行身份进入业界后,之后他们可能有各种不同的职业道路。为了实现不同的升职方向,各自有哪些要点需要注意呢?

舛本 我想想。首先要明确一点,制作进行这份工作只不过是业界的一个入口。成为了制作进行,并不代表就拥有了能在动画行业内存活下去的保证。因为一般而言,制作进行这份工作不可能十年二十年一直干下去。所以我重复一下之前提过的话题,进入动画行业时“将来想成为什么”“想要干什么”这样的未来愿景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制作进行也必须要对自己将来的前景有所意识,自己到底是想要当监督当演出家?还是想当制片人?等等等等。

有了这份未来愿景之后,你再去重新审视制作进行这份工作,就可以发现一些变化,尤其是对于一些不显露于工作内容表面的 “潜规则”业务的学习意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举个例子,比如这位制作进行想当演出,那么他作为制作进行和演出家开会商量日程的时候,就会去考虑演出家的意图——演出家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日程?而如果想当制片人的话,那他在会议中就会去学习制片人特有的日程制订方式。不要小看日程的制订,一个项目中的不同职位的创作者们的思考方式会完全不同。同一职位的标准也未必一致,一天内的时间配比也不尽相同。制片人要统筹好日程是非常难的一项工作。

——原来如此。说来制作进行主流的升职路线就是演出家方向和制片人方向。是否还存在其他的发展方向呢?

舛本 还是有很多发展路线的。既有成为脚本家的人,也有难以习惯制作现场,最后去发行公司那边当制片人的。另外还有去到诸如漫画行业和游戏行业这些其他娱乐行业的人。制作进行毕竟是管理业务,从这一点来说,动画行业的制作进行和其他行业肯定存在很多的共通之处。

——关于演出家的出身,出身制作进行的演出家和出身动画师的演出家肯定存在区别,想请教一下出身制作进行的演出家的长处短处各是什么呢?

舛本 首先,演出家所需要具备的能力可以分成两大块。一是画分镜的能力,二是处理演出(分镜的影像化)的能力。这两种能力实际上截然不同,这是因为分镜是动画的设计图,所以要求的是在脑内构筑画面的能力。而处理演出相当于现场监督,要求更接近于管理业务,需要的是根据制作进度和制作人员的实际情况来推进现场工作的能力。

所以说,动画师出身的演出家首先会画画,他们的分镜肯定在绘画层面上有着更易看懂的特征。但同时,他们相对缺乏现场监督的经验,很多人刚经手处理演出工作的时候往往会遇到困难。另一方面,出身于制作进行的演出家由于没有训练过绘画能力,有些人的分镜画出来真就是如涂鸦一般。但是他们有现场监督的经验积累,他们很清楚日程如何调整,人员如何调动,他们的处理演出水平会更高。一般而言这就是两者各自的长处与短处。

——有没有表现在作品风格上的区别?

舛本 我觉得没有。当然,在作品制作的过程中,我也会感受到一些动画师出身和制作进行出身的区别,但是作品完成后这些区别应该是看不出来的。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6 15: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很难想象喵森离开动画行业啊

----发送自 STAGE1 App for Androi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6 17: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喵森离开业界,改名相叶夕美,当了偶像

----发送自 HUAWEI PE-TL20,Android 4.4.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上海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962110 反电信诈骗|举报电话 021-62035905|Stage1st ( 沪ICP备13020230号-1|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642号 )

GMT+8, 2025-8-9 07:11 , Processed in 0.028755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