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是多人完成的 但是某些制作人员的风格更多的体现在了成品之中
这个是很难评价的....虽然斯达夫的个人风格体现在成品中我很同意....而且就像有时候 脚本家会为了做出更好的动画而放弃自己的点子,你说这是一个好动画,但如何评价这个脚本呢。有些片可能会在很多方面单看都非常优秀,但是成品观感很差,这又怎么评价呢....斯达夫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动画这个成品服务,再这基础上展现自我。 staff评分适合做成wiki形式,把每个staff参与的作品的评分列出来就可以了。不过这样就需要按集评分了,比较麻烦,肯定没人气。 你参与了动画制作流程吗?你知道某部动画中某个人的意志对作品成品产生了多大的影响吗?
以前出现过这种对话:
——不愧是新房昭之,改编部废萌动画都这么blablablabla...
——聚聚这片新房只是挂名,实际监督是xxxx。 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单纯从成品上看出每个staff对成品的具体贡献是什么。
的确是有很有个人风格的个人监督,原画师什么的,但是毕竟是少数。
这种制作流程都不透明的东西要去客观评价每个staff的水平本身就是伪命题。如果要去强行辩论的话就是两个瞎子剪刀石头布,谁都不知道自己说的到底是不是对的。 结夜野棠 发表于 2016-5-29 11:17
我明明说评价 怎么变成背锅了
工作人员很多 但基本上制作人员都是依靠监督的人脉或者工作关系拉 ...
监督个人意志并不能影响整部作品,staff也并不一定是监督的人脉 结夜野棠 发表于 2016-5-29 11:17
我明明说评价 怎么变成背锅了
工作人员很多 但基本上制作人员都是依靠监督的人脉或者工作关系拉 ...
监督拉人……你听过普罗丢撒这个职位么 泥潭啥时候这么高端了。 那么LZ能确定某不存在的舰娘TVA花田老贼该分多少锅吗? 对人打分很不礼貌的。 对泥潭水平这么自信? 要不先给LZ打分? 原画师还能打打分,监督就算了吧 泥潭死宅键盘影评家已经自我膨胀到了这个地步了吗 明星化完了声优又来明星化制作团队人员
看来这个产业真的已经在走下坡路了……内容创造的产值已经开始逐渐被明星化和偶像化替代了 感觉透过成品看人品什么的漫画这种还能口胡一波
动画人这么多,真不好说谁都在什么岗位上发挥到了什么程度 对着staff,而不是片子自身,来吹婊批斗的风气,是毒瘤中的毒瘤. 其所导致的最极端的一种情况,就是会完全跳过作品自身的整体性,直接对staff人生攻击.
举例,部分富野吹因为大河内参与过富野作品,就会预设大河内是神.片子好一定是大河内功劳,失败一定是其他人的锅.然后再根据这个预设,去选择性地收集一些访谈,言论,来进行批斗吹婊. 又不是一堆专业人士,看个片打分为啥都要趋向细化、专业化?
又想起了知乎如何评价系列
有个问题是如何评价杨振宁的理论水平
高赞答案是“我认为知乎没人有资格评价杨振宁的理论水平” 水平是个无法量化的东西,不过监督的累积销量和作品获奖都是可以查看数据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