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ge1st论坛 发表于 2016-4-10 08:46

蠢毛 发表于 2016-4-10 08:54

数量和质量

蠢毛 发表于 2016-4-10 09:01

本帖最后由 蠢毛 于 2016-4-10 09:03 编辑

顺便我是看了ep1后看的456。看完后只有唏嘘。观看顺序456123不知道是什么感受

xgyy1111 发表于 2016-4-10 09:05

当年去电影院看ep1的时候就被老爸一句这小孩就是以后的黑武士剧透了

chickenhead 发表于 2016-4-10 09:07

很簡單,因為現在的死宅大多是矯情的高二病患者啊

Elevation 发表于 2016-4-10 09:12

**嘛,不奇怪吧

月夜凝雪 发表于 2016-4-10 09:21

蠢毛 发表于 2016-4-10 09:26

xgyy1111 发表于 2016-4-10 09:05
当年去电影院看ep1的时候就被老爸一句这小孩就是以后的黑武士剧透了

一样被剧透然而根本不知道谁是黑武士

cipher-lee 发表于 2016-4-10 09:35

星战6距今也已经33年了……这些桥段在这么多年里被无数次反复使用,接触多了自然评价会不一样
而且就算是同样的桥段,用得好不好依旧会很影响观感
就动画这种媒体,制作水平不尽人意的情况太多,生搬硬套各种桥段才显得缺乏说服力

Gottfried 发表于 2016-4-10 09:40

Gottfried 发表于 2016-4-10 09:40

锯子万藏 发表于 2016-4-10 09:45

金庸万能

代入感不够,太生硬

秋开 发表于 2016-4-10 09:54

不是不能洗白,但要有铺垫和合适的理由。

不过说实话,我星战看的晚。也是456123这样的顺序看的,有456的铺垫,当然觉得洗白再正常不过。

但当年的老星战迷,不知道是不是这样的感觉。

莉莉橙 发表于 2016-4-10 10:16

hunterkiller 发表于 2016-4-12 09:05

南风森琉璃 发表于 2016-4-12 09:46

himtom 发表于 2016-4-12 10:48

桥段是用得多了才会变俗的
张无忌掉落山崖捡到秘籍的桥段以现在的眼光看俗不俗呢?(虽然这个伏笔在神雕就有埋下,比莫名其妙捡到稍微好点)

听剑客 发表于 2016-4-12 11:15

难道不是日语自带中二加成么。。。。

----发送自 Xiaomi Redmi Note 2,Android 5.0.2

无攻不受鹿 发表于 2016-4-12 12:15

为显示速度快,突然出现在对手背后/头上这种做法
龙珠里觉得没什么
死神里就。。。

mimighost 发表于 2016-4-12 12:32

ep6评价本身就不高。

ep6之所以不中二那是30年前了。。。被致敬了30年了,怎么看也吐了

大厨麦当牛 发表于 2016-4-12 12:58

因为多了,任何东西一多都会贬值的。

百战百胜阿巴顿 发表于 2016-4-12 16:06

晨风零雨426 发表于 2016-4-12 17:24

百战百胜阿巴顿 发表于 2016-4-12 16:06
想当年我是你爹这个爆点何其震撼,现在出来一个大反派我们就会不自觉的想是不是主角的爹。 ...

战帅您老爹会怎么想?您爹的爹呢?

百战百胜阿巴顿 发表于 2016-4-12 17:25

ziyanziyudeyu 发表于 2016-4-13 11:03

这种事是要铺垫的,莫名其妙开嘴炮当然给人感觉中二了

雪菜党尸体1 发表于 2016-4-13 12:39

因为当时看的时候你还是中二呗

HerodMana 发表于 2016-4-14 02:56

“大人是看不懂高达的。”

——发送自S1 Pluto

nanrendu 发表于 2016-4-14 08:56

只记得当年看的时候我也蛮不以为然的。

Yukinya 发表于 2016-4-14 09:14

脚本/小说人物创作的时候要控制中二不中二是一个技术性操作,而非感性的
这就好比绘画的时候有透视,作曲有十二平均律,飞行器设计有空气动力学
虽然跟所处文化圈不无关系,但基本的原理还是共通的

精确定义这个操作的必要前提和这个操作本身
基本回到了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老话题上
这里的操作目的是让角色本身做出一个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决定,以把他逼入绝境,推动剧情一路走向矛盾的高峰(并且暗示一个提升逼格的哲理)
编剧过程中的这个行为本身,听起来就已经在摧枯拉朽般的腹泻了

假设有一个人物他的好兄弟成了儿童故事级的坏人,已经没救了,最终决战的时候他们要杀死对方
那么如何让他这时的恻隐之心显得合理、充分且恰当,就是我们所讨论命题的一例

合理:
这来源于角色本身的塑造过程。如角色是一个少先队大队长,或者在其他文化圈里的这个定位,那么他的行为合理了。
展开讨论的话保证合理有很多技巧,精确指的是行为和角色的匹配,比如《百年孤独》里那些角色,《我的老头》里的人物,或是《釜底游鱼》。
这常常需要角色定位的准确。既然考虑20章后角色某个性格/三观要像挂在墙上的枪一样扣动扳机,对故事产生影响,那么这20章时间内,就要对角色的这些功能性人格进行加强。
这些加强可以通过重复,比如他分批次救了6只落水猫,并因此丧命4次;比如他曾因为错误决定入狱;他曾为此丢了工作;他从不践踏草坪。这些事既要无关紧要,做决定时又不能面目狰狞,否则这些打基础的工作既没达到给20章之后的剧情减轻反胃感的目的,又直接就让读者吐在了书的前半部分。
抛开上述技法,进行偷鸡。如令角色的年龄为8岁,或者令他属于霍比特人或是绝地武士,这些都是原理相同的操作。(只不过对价值观的定位操作目标从各人变为了群体)

做到上述过程保证中二操作显得合理。

充分:
当角色做出的决定牵扯到其他人物关系时,让人物关系显得不可替换,就是充分。这类操作比如令故事主角是一对兄弟,他们前20章都在合作,在危险边缘挣扎。最终决战之前,其中一人身体控制权被坏人夺走。那么前情越儿女情长,这里恻隐的理由就越充分,我们甚至可以让角色不是那么抵触在必须时杀死同胞,但他有唯独杀不了的人。
这里人物关系不可替换是为了避免产生“我爱全宇宙,我救全宇宙”这类荒唐的人物形象。由于正常人不可能对所有人的重视程度都一模一样,所以这个关键剧情下人物关系不可替换的说法也就有了必然性。
与前一个操作一样,这种人物关系除了大篇幅铺垫之外,也有其他在小篇幅内偷鸡的手段。如令要牺牲的同伴是角色的爹,甚至角色自己(环形使者)。

恰当:
在剧情推进过程中,由故意构造的客观不可抗力(业力,狗运力)产生影响,从而让意料之外甚至情理之外的行为从结果论上带有必然性。操作手段有不少套路,比如杀手如何因为正义,放下手中的枪呢?很简单,编剧让他的小女儿这时正好路过就行了。所以这种操作都不提倡。另外编剧上还有其他操作套路,比如歪打正着,圣母主角在和毒枭枪战的时候,为了不杀生,故意打歪,打爆了后头油箱把毒枭炸死了(这种套路比较初级,常出现在马克吐温、欧亨利级别的作家身上)。逆向操作也可以,比如魔戒最后狗运烧戒指,可以进一步的洗清中二嫌疑。还有必然性补充手段等,比如事后情报部门曰:“幸亏你没选择牺牲小部分人质,你妈也在里面!”“是么,这么巧”。逆向操作也可以是对读者的信息控制,比如肛炼里大佐佯装烧队友。
这类操作本身属于偷鸡,因为它本身就在刻意避免增大篇幅这个副作用。

技术部分的最后谈谈提升逼格升华主题的手段
上述微操如果出现在小说的发展和高潮部分,逼格定位阶段则几乎只集中在结局篇幅上。简单的说,就是决定上述装逼成功或者装逼失败的操作。这时候有一个操作手段就是同阵营主角No.2。这个操作是一个挺土的操作,操作不当容易使人物符号化,而失去灵魂不再丰满。随口能提的例子是《三体》中的托马斯·韦德,这类流派导致人物变得符号化,其判别标准就是突出人物间横向对比篇幅,剪掉人物的自我矛盾篇幅。然而这种人物设计流派却可以避免矫情,好坏不论,怎么用跟文学体裁关系很大(比如童话里常常全篇都是这种人物)。整个剧本中设计少数几个这类人物,绝对是可行且有效的(但诺奖文学中,启用这类扁平人物绝对会成为获奖的障碍)。

技法部分到此结束,初级技法虽然效果平平,也可能让剧情落入俗套,但是这足以说明“中二”这个问题是可操作的。
如果一个模式剧情被观众姥爷定了性,编剧就再也无能为力,就此被判了中二死刑的。

把操作提出来讲,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通过分析编剧的操作水平,来推测他的业务水平,以此反推他所创作的剧本是否刻意商业化(也就是目标受众操作)。

稍举老年间例子,小魔女doremi编剧群体中,山田隆司,此人是立派音符黑。而且此人熟练掌握大部分编剧操作技巧,经常铺垫好了准备婊人的预备操作,而不发力。我考虑他无法发力是因为幼女番体裁本身。此人在《小魔女doremi16》小说里进行了愉快的发力。
那么如果对技术层面足够敏感,向大河内这类早年间愉快创作,越老反而越混蛋的脚本职工,就能有更准确的认识了。

上述技法因为在主流文学界内过于常见,又由于主流文学界5000年的历史使得其他尝试早就不用再做,直接就导致了一个结果,那就是上述技法,只要表演砸了,就能成为“神作”。“神作”跟大众的惯性思维不一样,但这并不代表它在主流文学界内从没出现过,它只不过出现的快死的也快,且几乎每个时代都会冒泡,就如同当代。

那么当令人不适的剧情出现了,比如令核心宅狂呼中二的剧情长在脸上无情拍打,对脚本家操作技术的分析就有主意让观众快速确定这个现象的产生动机。
这里的动机指的是脚本家的动机。他是技术不行?他本身就是中二?他受到了篇幅限制?他为噱头故意为之?

技术层面分析很有效,快速且准确。但是技术层面分析必须脱离作品内容本身,比如分析时绝不能代入某个剧中人。就好比“这个魔理沙不会连段”“这毒爆滚的太谐了”,说的都是操作者,而非游戏里的人物本身,对小说/剧本/童话/寓言/史诗,也是一样的。

kaytjy 发表于 2016-4-14 09:53

同样的老段子,写得好的,你看一百遍也不会腻,模式化的,看一遍也太多

asdfg 发表于 2016-4-14 10:28

无攻不受鹿 发表于 2016-4-12 12:15
为显示速度快,突然出现在对手背后/头上这种做法
龙珠里觉得没什么
死神里就。。。 ...

死神也分啊
刚开始时候觉得瞬步超时髦的 特别是草莓第一次天锁斩月一身黑出来时候那感觉简直帅的不像人

然而

同样的桥段重复了十年后 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突然想到,以前的极佳场面怎么放到现在就变中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