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oniu 发表于 2015-12-29 18:07

defer 发表于 2015-12-29 18:22

大小核浪费面积,不调节频率是arm公版的频率调节做的菜鸡,不然也不会有高低频A53这种怪物。
当然,支持者们自由支持者的说法。

另外高通除了这代公版外,自研核心向来是可以调节频率的。

当功耗达到某一水准后,不再睿频提升频率。

四控大叔 发表于 2015-12-29 18:27

用大小核是因为大小核的能耗比不一样。。比如a57+a53,对性能要求低的时候,实现同样的性能a57的功耗远大于a53,对性能要求高的时候,频率和性能不是成正比,达到同样的性能如果强行给a53超频功耗反而比a57高很多。简单来说就是arm做不出在低频和高频能耗比都很好的核心,所以选择了大小核。

real_zyf 发表于 2015-12-29 18:27

TDP不是设计散热功耗的意思么,任何IC都有的指标啊

real_zyf 发表于 2015-12-29 18:31

Intel那个降频技术以前叫speedstep吧,现在turboboost也是类似的玩意。TDP墙就是检测到功耗到达设计散热极限了必须降频啰

京都鉴黄师 发表于 2015-12-29 18:34

草薙·京 发表于 2015-12-29 18:37

我见过一个拿大小核来黑INTEL挤牙膏的奇异观点
“INTEL不做大小核就是因为牙膏厂没能力。两个Skylake+两个Broadwell和四个Skylake核心有什么区别?”

sblnrrk 发表于 2015-12-29 18:37

anguy 发表于 2015-12-29 18:43

草薙·京 发表于 2015-12-29 18:37
我见过一个拿大小核来黑INTEL挤牙膏的奇异观点
“INTEL不做大小核就是因为牙膏厂没能力。两个Skylake+两个B ...

outel可以玩skylake+atom啊,不过那样在arm的体系里,应该叫巨大核而不是大小核。

hxdhttk 发表于 2015-12-29 19:35

一般使用的Windows系统只能将所有核心认为是对等的吧,没有类似针对大小核调度方式。
比如Surface RT上的Tegra 3就是4+1核,在Windows系统下那一个小核完全没有作用,而在Android下可以执行一些任务。
Atom+Core理论上可以实现的吧,就是软件支持不明确。

卖哥 发表于 2015-12-29 19:36

我觉得大小核应该是少量大核心和大量小核心的组合,加速比低的应用以大核为主加速比高得应用以小核为主。

nintendoll 发表于 2015-12-29 19:56

在你只需要10%的性能时,小核必然比大核更省电,这是基本事实,intel也改变不了,没这么干仅仅是因为重心不在手机市场

belatedeffort 发表于 2015-12-29 20:28

卖哥 发表于 2015-12-29 19:36
我觉得大小核应该是少量大核心和大量小核心的组合,加速比低的应用以大核为主加速比高得应用以小核为主。 ...

怎么听起来像apu或者Xeon+Xeon Phi了……

卖哥 发表于 2015-12-29 20:43

belatedeffort 发表于 2015-12-29 20:28
怎么听起来像apu或者Xeon+Xeon Phi了……

其实更进步一点,开发者不需要专门知道什么,都是做ARM程序,都是有可能的话改善下并行性。
然后靠着硬件和操作系统,全自动的实现了异构优化。

66666 发表于 2015-12-29 20:51

Lilya 发表于 2015-12-29 20:57

大小核是兼顾节能和性能的权益之策,但是线程该用大核还是小核执行、需要高性能的线程进入小核后再迁移到大核消耗的时间,这都是难以解决的调度问题。Intel的做法则是简单粗暴的以单个模块单元为单位,不需要的统统关闭,全开就是大核,关闭了不需要的单元再降频后就相当于小核了。

ambivalence 发表于 2015-12-29 23:47

因为INTEL的CPU里
E系列根本不用考虑什么功耗
I系列不用过多考虑什么功耗
M系列和U系列倒是需要考虑但它们并不是耗电大头

爱夏 发表于 2015-12-30 18:32

E系列不考虑功耗还出L版干嘛
功耗最宽松的是i系列,家用环境空间和电费限制都很宽松,服务器的性能功耗比是很重要的指标,E3以微型工作站为主要市场,要求和家用类似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不懂就问】英特尔的TDP与手机芯片的大小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