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像楼主提到的这部片儿是厚重见长,也不是红辣椒那种精巧,就是今敏风格的,彻彻底底的绚烂华丽,我看的时候觉得服用LSD后估计就是这个感觉 你们对真人电影是有着怎样是误解?
就说红辣椒和盗梦空间吧,后者算顶级制作了,视觉效果差前者多少还看不出来?
----发送自 STAGE1 App for Android. 音乐也有一定功劳 漫区公认这是个只有动画题材才能表现的作品,真人反倒没有这效果
----发送自 STAGE1 App for Android. 看这片再去看看日本电影现在这付鸟样,让我不知道说什么好。 要说厚重感,好像还是追忆篇更胜一筹 今敏是以身为动画导演而自豪的,真人电影这茬,嗯……人在意? 今敏是以身为动画导演而自豪的,真人电影这茬,嗯……人在意?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6613052/
推荐最近上市的今敏自传《我的造梦之路》,里面详述了创作《千年**》的整个过程。 ash1973 发表于 2015-12-26 08:39
今敏的片儿其实我最喜欢大友克洋1995年那个由仨故事组成的电影《memories》里,今敏搞的第一个故事
不像楼 ...
因为今敏确实是个很炫技的监督,“她的回忆”结尾部分已经是他技巧的极致体现了 今敏的镜头语言和蒙太奇技术别说现在的日本电影就是好莱坞都可以吊打一堆,比如说哪个抄今敏出身后来抄到金狮+金人的家伙! 看完只有不明觉厉的感觉应该不止我一个吧 非常赞同楼主的观点
大学时候就和同学讨论并时不时思考至今一个问题:那就是动画之于真人电影,最主要的区别在于什么?
动画和电影,同为艺术表现形式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作者用来表达想要表达的事物的工具。那么表达同一件事物时,什么时候采用动画的形式更好,什么时候采用真人影片的形式更好呢?
我最终得出的观点就是:动画之于真人影片,要更加接近人的想象力,更加符合幻想的特点,能更好的传达出想象的魅力。
当时争论的焦点最终集结到了吉普力的作品上。吉普力早期的作品都有很美好的幻想要素:飞行的憧憬,少女的纯真,乌托邦似的虚构国度,自然的神圣等等,典型如风之谷、天空之城、龙猫、幽灵公主、千与千寻;而吉普力后期的作品,越来越多的将方向转向了发扬其被外界所称道的具有现实感的特点上,典型例子如山坡上的虞美人、起风了。然而这些如同“还原现实”一般的作品,却似乎没有以前那么大的影响力(这里并不是说同期的吉普力作品就没有幻想元素了,只是相对于过去,幻想要保守了许多,不再大胆,不再天马行空)。我觉得其中一点就在于,对于核心在于讲故事的艺术创作来说,假如你想要制作一部无限接近于真实的动画,那为什么不干脆直接用真人拍电影呢?追求更加更加真实感的效果,那做到极致做到最终也不过是等于真人影片而并不会超过真人影片罢了,那干脆一开始就专注于真人影片来叙事好了。
所以动画之于真人作品的最大区别和优势,肯定在于其更接近于人的幻想,更方便描述出人的幻想。
哪怕是一部所以追求“写实性”,追求“现实感”的作品,如果以动画的载体形式出现并能让人接受并给予肯定,也一定是因为他在让观众觉得很接近现实的同时,有一种超越现实的“理想中的美好”的感觉,典型例子就是新海诚的几部青春作品。 本帖最后由 中村隆太郎 于 2016-1-4 12:33 编辑
名津流 发表于 2015-12-27 03:18
非常赞同楼主的观点
大学时候就和同学讨论并时不时思考至今一个问题:那就是动画之于真人电影,最主要的区 ...
反对,毫无美化和幻想色彩的写实风格一样能受到观众欢迎,比如《听到涛声》。 中村隆太郎 发表于 2016-1-4 11:50
反对,毫无美化和幻想色彩的写实风格一样能受到观众欢迎,比如《听到涛声》。 ...
怎么看出听到涛声毫无美化幻想的? 金敏算不算在S1一致好评的了 jabal 发表于 2016-1-4 12:48
怎么看出听到涛声毫无美化幻想的?
如果把新海诚作为写实习系的标杆,那《听到涛声》确实就是朴素到几无美化,更无幻想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