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文作品里谐音才能懂的内容,比如谐音笑话怎么汉化?
本帖最后由 不能放过孩子 于 2015-10-17 22:21 编辑http://ww1.sinaimg.cn/large/a6ba63a8gw1ex4homooe5j20k00zktzu.jpg
是注明谐音的内容还是翻译成中文的谐音(这样太可怕),这漫画是《传染》 有画面上注解,没画面就魔改咯 好像“喜欢你”可以谐音说成“月亮”是不是? 楼主可以去看一下《动画心疗系》
只能中文神翻译了
http://www.bilibili.com/bangumi/i/1528/ 打括号写两次罗马音? 执信校友 发表于 2015-10-17 22:22
有画面上注解,没画面就魔改咯
哦哦,知道了 悟空给界王讲的那个笑话到底是啥...... 没见过神翻译,因此艺术作品只看原版。 去看看福星小子和乱马1/2经常也有好的翻译作者玩这套很顺手 翻译虽不能次次到位但也不错了 free 发表于 2015-10-18 00:02
悟空给界王讲的那个笑话到底是啥......
http://userdisk.webry.biglobe.ne.jp/024/438/56/N000/000/002/136590754548313114204_DB.jpg
比起换成中文梗我更喜欢看到译者的注释,虽然这样对完全不懂日语的观众不太友好()基本上看到的强行翻译or玩梗都觉得不爽,感觉在篡改作者本意(?) geniuswu 发表于 2015-10-18 01:04
被子飞走了,这笑点在哪里 MYQS 发表于 2015-10-18 01:15
被子飞走了,这笑点在哪里
日文里“被子”和“飞走了”谐音啊
属于很经典的……冷笑话 翻译东西时候真心怕碰到谐音梗,只有少数时候能灵光一闪给本地化了,而且基本上都要苦思冥想好长时间才有灵光
现在就直接注释,或者不太重要的地方干脆无视了,把那些时间节省出来能多翻好多文本了。 我喜欢注解,如果是明显发生在日本的故事你硬换成本地梗不是很违和么 一个例子,是一部小说里的。原文用了黄门和肛门的谐音梗,译者用了地主和痔主,也加了注释,虽说略有不达意之处,译者用心可见一斑。 最讨厌的就是本地化,注释又不是看不懂。 译作除了文学性之外,还有一个外国文化的传播性要素。本地化了就彻底没了…… 其实我想说,汉化不是万能的啊。。 黄段子学生会翻译的就不错啊 技能:魔改
效果:10%暴击,90%MISS
技能:注释
效果:普通攻击一定命中但降低一定的情绪值 记得上大学时老师举了个例子:Yes, we must indeed all hang together, or most assuredly we shall all hang separately. 翻译成是的,我们要么摽在一块儿,要么吊在一块儿。同学顿时个个好评觉得神翻译,然后老师补充了一句等你们回去查查这句的出处可能就不一定会觉得这翻译很合适了。从此深感翻译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吓得对这门课充满了敬畏从不逃课,至今也不敢涉足和翻译有关的工作 加注释给人感觉很不友好,先看一遍原文,再看一遍注释,最后再把原文和注释关联对照,几经周折,哪怕真好笑的段子也没啥笑意了 彼方的心 发表于 2015-10-18 01:23
我支持用中文笑话替换,日文笑话就算翻译过来也不好笑,原作者的目的没法达到,把原本有意义的文字变成废文 ...
但有时候,消化力涉及到的词会是个关键词,比如rpg里的道具,人名等。就比较麻烦了。。。而且游戏里你也没法写注解。。。 本帖最后由 执信校友 于 2015-10-18 17:27 编辑
谐音冷笑话那些,在我看来能魔改还是尽量魔改为好。按着自己的节奏一路看下来,突然间碰到这么一句不明所以的台词,要跑去看注解才明白,直接打乱阅读的节奏
就好比看英文小说时一看到不认识的词就去查字典,字典翻开那一下,心思就不在故事上了,查完重新投入到阅读是件挺蛋疼的事情 说到本土化,立刻就想到了这件事
人搜しの长い旅に疲れ果て死ぬとき、はじめて振り返ると搜し人が无言でついてきていて、にっこりとほほえみかけてきたような。
すべてが无条件に肯定されてしまいそうな。
(就像是在寻找某人的漫长旅途中疲惫而亡的时候,当第一次回首而视的时候,发现自己寻找的人一直都无言地跟在自己身后,对自己露出温柔的笑容那样子。
好像所有的一切都可以被肯定。)
汉化组直接就引用了“众里寻她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立马画风就变味了,仿佛寿司盘里簇拥着一块糍粑。 lz可以去看看妖怪手表的翻译
有些真的很翻译的很传神
(妖怪手表的大半以上的妖怪的名字都是谐音来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