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 年是任天堂 FC 的元年,而那年正是岩田聪在 HAL 入职的第二年。当他得知任天堂的家用机就要在日本发售时,他就开始不断寻求能在这台游戏主机上制作游戏的机会。这件事现在说起来有点奇怪,但事实上就是 1983 年 HAL 还是一家给 Commodore 制作游戏的公司,并且没人会预料到任天堂的 FC 今后是否会成功。
07
(通常认为的岩田聪处女作)
第一款在 FC 上发售的由岩田聪制作的游戏是什么呢?许多玩家都觉得是 1984 年的街机游戏《气球大战》(Balloon Fight)以及其在 1985 年发售的 FC 版。这也是公认的岩田聪在任天堂中的处女作。
寺仓纠正对此进行了纠正,其实严格意义上并不是这样。真正在 FC 上成功发售的第一款岩田聪游戏,并没有挂上任天堂的商标,而是一款名叫《比武》(Joust)的游戏。
08
(左:FC 日版,右:NES 美版)
岩田聪在接受《二手游戏》杂志(现已停刊)采访时说:“当时我就跑到任天堂去,请求能不能给我一个机会去做一个 FC 游戏。”两个月之后,《比武》就完成了。
09
(《比武》FC 版截图)
这款《比武》实际上玩起来和《气球大战》手感几乎一样,控制我方的大嘴鸟将敌方踩成蛋,然后蛋掉地上后可以把蛋踢碎,但如果不及时过去的话,蛋就会再孵出来一只——总之就是《气球大战》的玩法。
所以,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岩田聪第一款 FC 游戏。
那么,为什么人们都说《气球大战》是岩田聪的处女作呢?因为这款《比武》邻近发售却因故取消了 FC 版,反而挂名第三方游戏首发在了雅达利平台。尽管多年以后 FC 版还是发售了,但依然是以雅达利为商标,并没有算作任天堂的游戏。这里边发生了什么事呢?
任天堂在 1983 年和雅达利签署了一项关于授权雅达利在海外贩卖 Famicom 系统的协议,任天堂负责硬件、软件的开发,雅达利负责市场、销售等。此外,雅达利还向当时还是软件商的任天堂预定了四款游戏,作为合作项目出在任天堂主机上。在这个特殊的历史节点,岩田聪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游戏开发。《比武》就是这四款合作游戏之一,成为了岩田聪为任天堂制作的第一款游戏。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个合作最终流产了。任天堂选择了自己成立海外分公司去做 NES(FC 在欧美的名称),雅达利也不再和任天堂合作,逐渐走向衰败。
这件事对任天堂和岩田聪的命运都有着微妙的影响,用岩田聪自己的话说,“这些事让《比武》没能成为任天堂的游戏,很遗憾。”
这款游戏于雅达利 2600、5200 版在 1983 年 6 月 14 日发售,发行商为威廉电子(Williams Electronics)。后来这款游戏移植了包括 FC 的多种家用机,甚至在 Xbox 360 和 PS3 的怀旧平台中都能找到。造化弄人,本来打算和雅达利合作的 FC 游戏,最终却阴错阳差成为了雅达利首发的全平台游戏,成了别人的嫁衣,发行商还成了与任天堂无关的威廉电子,让岩田聪的处女作成为了一款名义上的第三方游戏。 一直和LZ以为的一样,感谢4l科普
—— from S1 Nyan jiangfei 发表于 2015-10-19 11:34
岩田移植,并非创作街机版,山寨无误……
请问您仔细读了我贴的文章了吗…… 本帖最后由 wbtsy 于 2015-10-19 14:44 编辑
感觉LZ特别喜欢扣帽子 jiangfei 发表于 2015-10-19 13:44
查阅资料,明显为美国游戏,提到的威廉姆斯为制作商。感觉文章所述有误,作者断章取义。 ...
也就是说你没有读过咯…… 牛伯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