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期间终于推完了CROSS†CHANNEL,一些话如鲠在喉
本帖最后由 魔龙院光牙 于 2015-10-8 00:17 编辑首先要郑重感谢一下汉化组的各位。 说真的,我从没有想到自己这辈子还能玩上这个游戏的中文版。 之所以在汉化发布半年之后才开开始玩,一是因为上半年工作比较忙,腾不出让自己完全沉浸其中的时间和心境,尤其是后者;二是因为,c+c在某种程度上对我而言有着初体验般的特殊意义,而我潜意识中不太希望这种意义由于通关游戏本体而发生改变。 最早接触c+c——或者说田中口三才——是在六年前的一本昙花一现的杂志《重小说》上。没有错,就是那篇被广大口三才信者斥为垃圾、黑历史的五万字小说版CROSS†CHANNEL,于我却如同当头棒喝,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 这么说一点也不夸张。 那时候我刚升上高三,偶尔会看一些动画,爱好打dota,成绩起伏不定,隔三差五被班主任拉去谈话,被暧昧了几年的女孩狠狠拒绝,觉得EVA是地球上最伟大的anime,喜欢任天堂多过索尼,以为诺基亚还能再卖一百年,总之就是一个随处可见的多愁善感的傻逼高中生。 家里电脑不让玩,附近的黑网吧又因为某个大型国际博览会的原因而开始不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因此我每天放学之后的唯一娱乐活动就只剩下搜刮家附近的书店和书报亭,买一些诸如动新、动周、24格之类的报刊杂志望梅止渴(虽然杂志买了,但我到那时为止都还算不上是一个广义上的宅,也不知道世界上存在着S1这样一个扭曲的论坛)。总之,在2009年的年末,我在某个书报亭看到了重小说#3:田中口三才特辑。 虽然之前从没听过口三才的名字,惟一一个玩过的galgame是臭作,但在小说之前的介绍和访谈栏目里,奈须蘑菇(可能是当时书里出现的我唯一认得的名字)对他的赞誉之词(“CROSS†CHANNEL是一堵无法逾越的高墙”)还是一下子吸引了我。总之为了看看这个所谓黄油第一人到底有多屌,我开始抱着将信将疑的心情看杂志,从最短的CROSS†CHANNEL开始——然后,被击沉了。 虽然在之后的几年里,网络上对小说版c+c的恶评我从没少看,但这都改变不了它对我的影响——我无法描述自己读完这个只有五万字的短小故事之后的感受,总之,从那一天起,我无条件成为了田中口三才的信者(虽然小说版压根不是他写的)。后来又看了加奈妹妹和AURA,前者的感想是完全没有感想,后者的感想是——人は一生中二病なんだ! 现在回想起来,除了对上了群青色的电波之外,c+c之所以对我如此特别,大概是因为它是我读到的第一本轻小说、第一本黑暗系轻小说以及除一日囚外的第一个loop系作品;也正是这部作品让我意识到,自己对理性而强大的女性角色、对“坏掉”这个属性、以及对救赎情节的偏爱——作为证据,我在此之前(以及在此之后)最喜欢的女性角色一直都是EVA中的明日香。 在之后的几个月时间里,我做了两件事:1、不间断地在各个书报亭寻找之前或是之后几期的重小说;2、偷偷从电脑上下载各种轻小说,放在MP4里阅读。 第一件事最终以失败告终。由于没有淘宝帐号无法网购、又不可能光明正大地从邮局订购,因此我当时唯一能买到这本杂志的渠道就只有书报亭。但是很遗憾,我几乎跑遍了城里所有我知道位置的书报亭,但最终一无所获。当时的情形是这样:天色渐晚,我趁着放学到回家的几十分钟时间、穿着厚重的校服、顶着寒风从一个书报亭到另一个书报亭,耳朵里插着耳机,循环播放着marica版的CROSSING(从网上视频里截的,当时网上找不到,重小说送的CD里只有原版),最终却总是无所斩获,一脸失落地回到家里。买到那本重小说的书报亭当然是我光顾次数最多的,去问老板时他也一口答应我每个月会帮我留一本……结果到了最后他也没有兑现这个诺言。值得一提的是,上大学之后,我倒是把所有重小说都买全了,可到现在还有好几本没有看过。 第二件事则比较顺利。由于c+c和AURA给我带来的好感加成,我在高三毕业前的半年里读的轻小说比之后几年里加起来还要多。其中既包括文少凉宫无头友少这些主流作品,也有因个人偏好而选择的诸如入间人间、日日日或者西尾维新这些作者的作品。然而不管是背景和c+c相似的慌男坏女系列、神经病程度更高一筹的虫眼球系列、还是主角饶舌程度不输黑须太一的世界系列,都没能再如**的c+c那样引起我的精神上的强烈共鸣。 不管怎么样,能够以此为契机,引导我去寻找更多相似气质的作品的,唯有c+c一个。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的入宅作既不是EVA,也不是06fate,更不是凉宫春日,而是CROSS†CHANNEL。而在阅读了那么多的轻小说、上大学之后又接触到更多其它类型的ACG作品之后,再回过头去,我逐渐意识到一个事实:于我而言,c+c已经同EVA一样,成为了我内心之中的某个不可侵犯的圣殿。它已经不再是一部作品,而是一种感情;而感情是没有办法打分的。因此即使我今天最终将这个游戏的本体推完,并且对其有这样那样的微词,但这丝毫不影响它在我心中的地位。 话归正题,谈谈游戏本身。 因为不是严谨的评价,只是个人的主观感想,因此可能会有些混乱: 音乐中规中矩,但很能抓人。在接触游戏之前,我循环了无数遍marica版的CROSSING,反而对原版和Crisscross不怎么感冒。不过在游戏里有几首BGM确实让我感到有些惊艳:一是发现冬子尸体时候的traumatic,二是将各人送回原本世界时的signal,即lalala版的CROSSING。推完游戏,看朋友塔的时候正好在循环播放后者,一下子找回了多年前同小说版对上电波的那种感觉。 田中的日常我非常喜欢,H scene简直无法忍受。归功于汉化组的努力,至少我在读游戏文本时,完全没有感受到网上所说的原版的那种晦涩。对于田中的黄段子、冷笑话、豆知识、neta,我看得非常开心,以至于在读序章时我不禁会想,这要是个纯粹的日常故事,也不错啊。我黄油玩得少,至少田中式的日常相比丸户更合我的胃口;蘑菇的做菜流就更不用说了。至于各个女性角色的H场景嘛……说实话,我基本都是快进过去的。 在推游戏的整个过程中,我仿佛被黑须太一俯身一般——这不是说我玩得有多么投入,相反的,我就像游戏里的太一一样,明显地意识到了自己的感情缺乏波动。一些作品,即使第二次、第三次去看,还是能多少找回初见时的感觉;但到了c+c,我的感情却仿佛被抽干了:本以为自己会感到悲伤、感动甚至泪崩的场面,这些感情却接二连三地缺席,以至于我开始怀疑起自己的人格来。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感情波动。最明显的两次发生在学姐线和朋友塔:前者是看到太一见了血黑化,因而感到心跳加速;后者则是那种不可言说的、对上了电波的感觉。 没有看攻略,前半部分第一个攻略的是冬子。就我个人的观点,冬子也许是五位女主角里仅有的两个对太一抱有纯粹的爱情的角色(另一个是美希),其他人就或多或少不那么纯粹了:学姐把太一当作逃避的渠道,雾更多的是愧疚与赎罪,曜子更不用说。而在星期天的混乱之中,冬子而不是学姐替太一挡了箭,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来。 第二个攻略的是雾。说实话,这个角色给我的感觉更多的是莫名其妙——太一随随便便几句不知真假的说辞,她就轻而易举地相信了,紧接着居然直接进H scene,令我不禁有些瞠目。虽然从故事逻辑上还是能圆回来,譬如说小雾比较单纯啦、小雾看人很准一眼就看出太一没有在说谎啦,等等,但游戏中的实际观感是很差的。 紧接着才是学姐。由于各种意义上都不是太喜欢这个角色,因此我之前都没怎么选择去天台,结果学姐线一直到雾之后才推,这也让人感到有些不适:前面刚经历过太一的半黑化,接下来却要推和序章差不多的日常剧情。虽然在故事逻辑上还是没有任何问题,但对于剧情衔接而言,这样的节奏无疑是不太好。 美希线。我很喜欢,但没有你们那么喜欢(笑)。固有时间的美希和太一的对峙真的就只是对峙,难道不应该更激烈一些嘛!最后两个人一起迎接灭亡也还不够浪漫……之所以有这样那样的不满,完全是出于我对美希这个角色的喜爱。不管怎么样,相对于完全沦为路人的小说版而言,游戏里的美希在性格上也确实丰满了许多,是我最最最喜欢的女性角色。 曜子。曾经(读完小说版之后)是我最喜欢的角色,因为她的强大、冷静、理智。前面说过,我对这种角色完全没有抵抗力。但玩过游戏我才意识到,曜子并非是游戏中最强大的女性,美希才是。就同个人线的标题一样,曜子是个胆小鬼,只不过属性比较高、技能比较多罢了。要说等级的话,固有时间美希还在她之上。 友贵。友情不求回报——这位哥们在游戏里的作用是送吃送喝,顺便作为学姐路线的关键人物。虽然剧情要比樱庭更多些,但作为吐槽役的存在感实际上并不强。不仅没有个人送回的单独路线,最惨的是,最后太一一共给出了6台收音机——没他的份!哈哈哈哈哈!(美笑) 樱庭。搞笑役,虽然出场少,而且对推动剧情完全没有帮助,却是个非常好玩的角色,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自己现实里的脑残朋友。但正所谓,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不管是现实中的脑残朋友还是游戏中的,最终都将面临分别。正因如此,送走他的时候还是有些伤感的,再也见不到这个白痴啦。 黑须太一。控制不住下体的设定其实挺烦的,但这还是难掩角色本身的魅力。整个故事由这个只剩下16%人类部分的少年起始、展开,讲述了一个(以现今的目光看来)稀松平常的从野兽变回人类的故事,对于能够对上电波的人来说,其心理是很好理解的。在故事最后,由于回想起了生命最初时候的记忆,太一终于摆脱了心中肆虐的野兽:对这个结局,我个人并不太满意。人类能够通过不断的努力,最终消灭心中的野兽——听起来很美好,但推及到个人来说,实际上怎么想都是美丽的谎言。这个话题能展开说许多,但因为会离题,就不多赘述了。 虽然总体而言肯定是好评多,但对于c+c剧情不满的也大有人在。总体而言,这也许是田中口三才没能完全放开笔力的缘故。实际上,虽然对于当年读高三的我而言即使是小说版的故事本身已经也足够震撼了,但对阅读面更广、涉猎故事更多的人而言,这个游戏却是个浅尝辄止的故事。以太一的黑化为例,我按着自己的感觉推到了结局,却没有经历过一次太一在剧情中完全坏掉的世界。这无疑降低了后续救赎情节的说服力。前辈线中太一见到血导致视线扭曲的演出很棒,可惜后面就再也没有了。必经路线中,惟一一次离坏掉最接近是在雾线的厕所壁咚,但那给我的感觉不是坏掉了,而是苏醒了某个变态色情狂的人格——这两者间的差异是很明显的。 也许是黄油这一体裁制约了故事本身。虽然我知道很多黄油玩家总是抱着某种奇怪的优越感,但就c+c而言,砍掉一些无聊的H scene,加强一下人物冲突,也许会更好。就现在而言,还是稍显死板了些。 说了那么多,发现大都是不满。但实际上我还是无可救药地喜欢着这个游戏——即便在玩的时候缺乏感情波动,也还是深深地喜欢着这个游戏。要不是因为这种喜欢,我也不会花时间写下这些东西。也许能够带来这种矛盾,本身就是游戏的魅力之一吧。 关于人与人的关系。豪猪吉列姆的故事我们已经见识太多,因此我也不想再就主控思想谈论什么,毕竟在汉化补丁放出的当下,c+c也不是什么难于理解的游戏。实际上,c+c最吸引我的不是什么理念表达,而是某种由内而外的气质——群青色,或者说,田中色? 但,还是想要稍微扯开去一点:从某个角度上来说,c+c本质上还是关于理解的故事。怪物为什么要变回人类?为了理解他人,为了被他人所理解。黑须太一在反复的轮回之中不断接触、试探其他角色,并最终确定合适的距离,然后将他们一一送回。自文学诞生之日起,理解与不理解便是其永恒的母题:从卡拉马佐夫兄弟到三体,无法互相理解的人类(或人类与外星人)对于推动情节从来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哪一天人类真的完全互相理解了,那么文学恐怕也会就此消失吧。从这个意义上,我不是很理解漫区有些人一听到“互相理解”四个字便全自动地开启嘲讽或者蔑视——这难道不也是一种病态的表现吗? 朋友之塔。这个附加的剧本展现了太一完全坏掉之后的状态,戳中了很多人的内心,我也是其中之一。寥寥几十页的剧本,田中通过非常平淡、甚至带着戏谑的笔调,将黑须太一疯狂与异常表现得淋漓尽致。对比雾线中太一的“黑化”,几乎不可同日而语。可惜的是,本篇中并没有像这样令人心生颤栗的描写,实在是一大遗憾。 最后,谈谈结局。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我对于什么官方后续剧情啦、时隔了快十年的后日谈啦之类的东西并没有太大的兴趣……也许正因如此我才只能成为不入流的半吊子月厨吧。就我个人的理解而言,朋友之塔的情节可能发生在八人野营归来之后,对人类之间的关系完全绝望的黑须太一深陷内心的迷宫,并最终崩溃,为了和朋友成为朋友而杀死了朋友,同时造成了B世界的异常;因此A世界的太一误入B世界,实际上是对8人的救赎。在游戏结尾处,在A世界太一沉睡的时候,B世界的朋友们的鬼魂来向他告别,镜头中逐渐出现蝉鸣声——这似乎暗示着,太一最终的回归。这也许不是什么官方结局,也不是口三才心中的结局,但不管怎么说,它就是我心目中的结局了。 最后的最后,贴一下我可爱女友的照片。http://ww1.sinaimg.cn/large/5cc1dc2dgw1ewt0uqbftcj211x1kw149.jpg 杂志是大学时代重新买的,原来那本被我同学带回江西了……
和楼主不一样,反倒是壁咚那里的异常情景让我印象深刻。 ainopara 发表于 2015-10-8 01:00
和楼主不一样,反倒是壁咚那里的异常情景让我印象深刻。
壁咚那里哪怕一回忆起来就能撸三碗! 其實回不回也沒差啦,因為玩完final我才發現一個盲點,既然太一的廣播可以傳達到現實,那麽現實的廣播也可以傳達給太一 ainopara 发表于 2015-10-8 01:00
和楼主不一样,反倒是壁咚那里的异常情景让我印象深刻。
印象深是因为雾而不是太一吧……
也不是说这段不好,而是我试图在本篇里寻找太一狂气的表现,但却只能找到这么一段。
个人认为这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说c+c玩的是氛围,体验一种心情,其实设定上的漏洞和人物的优劣我反而就没那么留意了。
比较有感觉的一段不是最后的广播放送,而是篇章伊始的一篇环境描写,以及太一前往警局取钥匙时的一段思考。 魔龙院光牙 发表于 2015-10-8 09:52
印象深是因为雾而不是太一吧……
也不是说这段不好,而是我试图在本篇里寻找太一狂气的表现,但却只能找 ...
反过来说,正是因为平时的表现都十分「正常」,才能在展现异常的时候让人感到惊愕吧。就像序章的结尾对这个世界的现实的揭露。 无尽的牙刷 发表于 2015-10-8 01:12
壁咚那里哪怕一回忆起来就能撸三碗!
感谢汉化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