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a:这样说你懂的吧?懂的吧?懂的吧?
第一部分:庵野:
主人公被设定为14岁的理由,是因为这是个“孩子以上,大人未满”的年纪。能靠自己一个人活下去,也可以依附于他人生活。如果是几个世纪前的话,马上就要元服了。因为那时人的寿命不过50年,14岁便不得不开始独立。但现在,人的寿命能超过70岁,日本的话就算是20岁成人以后,依然有很多人依靠着父母生活。虽然或许也有父母希望被依靠的因素在里面,毕竟父母无论何时都希望孩子陪在身边。包含着这些理由,我认为14岁这一作为在精神上有独立可能的年龄,很适合这部作品的主题
问:为什么庵野说“14岁这一作为在精神上有独立可能的年龄,很适合这部作品的主题”?
庵野:
我认为正是因为心中有了余裕才会产生问题。因为,如果是苦恼着“明天的食物该怎么办”的人,是不会去考虑‘自己被他人讨厌了怎么办’这种问题的,他只会想着如何拼命活下去。因而解决了温饱的今天,心理问题就成为了主题,《EVA》的制作最终也是朝着这个方向去的
问:联系上一问,eva的最终主题是什么?
庵野:
但是,我们之所以会停止成长并一直处于过渡期,有一点原因就是因为我们失去了模仿的对象。人类并不拥有自己原创的东西。比如说我不懂日语的话我们就没法交流了。这就是模仿。因为父母都说日语,所以日语也成为了我们的语言。如果父母说的是英语,那么即使我们在日本,我们也是说英语。如果这时候朋友说的是日语,我们就会想:你在说神马啊?然后自己也就开始说日语了。仅仅自己一个人是学不会日语的。一切都是通过模仿而形成的。我们最先模仿的是身边的父母和兄弟姐妹。要么就是尊敬父母并继承他们的东西,要么就是反抗父母并走上不同的道路。无论哪种情况,如果没有模仿对象的话肯定都无法实现。
无论是怎样的天才,肯定会先有某种东西激发出他的灵感。(未知的深蓝色 译http://tieba.baidu.com/p/3027180510)
TV 26话:
这是…
什么都没有的空间,什么都没有的世界
除了我之外什么都没有的世界,我越来越不懂了,感觉自己正消失,“我”这个存在正在渐渐消失
【为什么?】
因为这里只有你
因为只有我?
如果没有自己以外的存在,你就不会知道自己的形态
(中略)
晴天心情舒畅,雨天是忧郁的。被人这样教导之后就深信不疑,但即使是雨天也会有愉快的事。只会一种接受的方式,简直就要变成别人一般,如此脆弱。
所谓人心的真实、人的真实不过是这种程度的东西
问:联系前两问,请问EVA TV版结局是如何演绎其所提出的主题的?
(注:前两问引用的访谈时间为TV版完结一个月后,剧场版的企划还没定,所谓结局毫无疑问指的是TV版)
第二部分:
冈田斗司夫在评论eva时这么说道:
《飞跃巅峰》的表现方式是“你能明白吗?你能明白吗?你能明白吗?”作为一种OTAKU宣言的同时,也是对观众的一种宠溺,带有“应该能看明白吧”这样的语气;在这方面,eva的感觉就是“这样说你懂的吧?懂的吧?懂的吧?”,这种手腕真的很刺激。
问:冈田这里赞赏的到底是指eva哪方面的风格?这种风格具体是如何体现的,能否举例说明?
冈田斗司夫:
eva讲什么“豪猪的矛盾”,其实“豪猪的矛盾”与“你与和美分开只是‘火’,而两人合在一起就是‘炎’”根本就是一回事,真的是完全一样的。感人的台词并不是因为台词本身有什么很大的意义,而是语言在语调和气势上的把握。
问:冈田所指的“完全一样”指的是哪方面完全一致?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第三部分:
鹭巢诗郎:
2006年9月,有一份庵野先生所写的声明文对吧。那既是对外部的一条信息,同时对制作组内部我认为也有非常大的意义。想要制作的东西、想要去做的事情,都能够非常清晰地在那片文章里读懂,简直就是毫无偏差。包含了对现状的不满,监督的所有思考都汇入了那片短短的文章之中。
问:那篇短文中具体反应出了庵野制作新剧场版的何种动机?
大月俊伦:http://tieba.baidu.com/p/2123154636
编辑部的话
当我们看了大月先生送过来的新稿子之后,便发现它完全是和《EVA》无关的日常生活的随笔,真是不可思议。我们不禁考虑能否把它刊登在《EVA》的特集上。但在我们反复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又想其中是不是隐藏了什么关于《EVA》的信息呢?这么一想,我们就发现这篇随笔标题中的“从头再来”和庵野导演在新剧场版的宣传海报中写的“不被过去束缚”有相通之处。也许这就是《EVA》的制作人大月先生的战略。
问:大月的这篇文章想要表达什么,编辑认为它和上一问中提到的庵野所发表的短文有相同之处,你是否赞同这种说法?
第四部分:
庵野:
《高达》的魅力在于其世界观。《大和号》也是如此,世界观很严谨。虽然也有漏洞,但包括这些漏洞都很有趣。
《高达》中驾驶机器人战斗的双方都是大人,而在它之前的动画都是由少年少女驾驶机器人,为了保护地球与邪恶的外星人战斗。虽然《高达》的主人公阿姆罗是位少年,但敌人全都是大人。一把胡子的大叔一脸认真地驾驶着机器人,进行着战争,这给我冲击很大。
问:换句话说,庵野认为《高达》、《大和号》的魅力在于世界观很真实。然而阿虚又说过“在虚构的故事当中寻求真实感的人脑袋一定有问题”,到底谁说的比较有道理?
冈田斗司夫:
对eva来说最重要的一点是,它是一部极具戏剧张力的、能够抓住观众心理的很有趣的科幻动画,这是eva的本质之一。虽然它也具有一定得文学性,但在大家对它的准文学性作出高度评价之后,又出现了一系列有意模仿这点的作品,结果却很难再产生有趣的机器人科幻动画,每一个都晦涩难懂。所以对于eva最重要的还是在于它的有趣好看。
问:“eva只是一部动画”这一说法几乎已经在现在的eva吧中普及,然而于此相对的,关于“eva有趣在哪里”的讨论却几乎为零,甚至每当有人提出时还存在一种“爱看看不看滚”的抵触情绪,窃以为这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eva为什么好看?这一最重要、最应该搞清楚的问题却似乎成了“道可道,非常道”一般形而上的存在。并不是说一定要有一个标准答案,但希望在嘲讽“eva有趣在哪里”时,至少心里能有一个自己能够接受的回答,再去嘲讽别人“爱看看不看滚”也未尝不可。请问,大家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大月俊伦:
然而,大家却把这个当成理所当然。由于我和庵野桑的《福音战士》所获得的成功,由制造商掌控权利,以购买赞助权的方式向动画公司出资的这种制作委员会流行了起来。正因如此,才会产生如此之多动画,才会有现如今的经济,当下的这种生意才会成立,从资本主义的观点上来看的话的确是带来了许多好处。我也觉得它在日本文化产业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于公司来说也做出了对社会利益的贡献。然而,开创了这一切的我们自己却是对它最为厌恶的人。
因为它成了例行公事?
大月:
正是如此。我这人,不论做什么都喜欢干到它即将成为例行公事之前。在那之前是很有意思的。
问:其实前两问中“虚构”与“真实”、“爱看看不看滚”又何尝不是这样,其观点本身多少还是有些道理的,然而在滥用之后却又让人厌恶。请问大家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该如何解决?
我只是个搬运工
"我这么装逼你懂的吧你懂的吧" 能不能把所有的【问:】给删掉啊
这谁特么在问这些问题啊 别的不提,大诈骗氏对于自己的商人属性还真是诚实···确实和EVA作品层面没太多关系···
问:换句话说,庵野认为《高达》、《大和号》的魅力在于世界观很真实。然而阿虚又说过“在虚构的故事当中寻求真实感的人脑袋一定有问题”,到底谁说的比较有道理?
这一问,逼格破裂辣! 为啥先给答案,后问问题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