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der_oy 发表于 2015-5-26 02:31

钦念以忱 发表于 2015-5-26 03:44

现在的文学作品,早就可以连角**没有了。作品里的角色,可以是个抽象的人,或是抽象的性格,或是抽象的身份,你拿严肃文学来谈人物塑造?严肃文学不需要塑造人物。

鸡蛋灌饼 发表于 2015-5-26 04:36

mlkjh0 发表于 2015-5-25 20:18
妮什么时候产生了现在这些不是随机生成的错觉

举个典型例子,四天王那根本就是一个模板搬过来撒点胡椒就当菜
主料完全相同,随机性在于胡椒的分布上

C.W.Nimitz 发表于 2015-5-26 05:08

本帖最后由 C.W.Nimitz 于 2015-5-25 13:12 编辑

我觉得不如讨论一下雨果的两部风格迥然的作品,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区别。前者雨果为了赚稿费蹲家里不到一年就写完了。三主要人物就是模板组合而成,外表丑内心美,外表美内心丑,内外皆美。

悲惨世界雨果花了十几年才写完,其中展现了法国19世纪的社会风气,还裹挟了大量他的个人经(si)历(huo)。几个主要人物甚至可以套上哲学思考。

子戏星斋 发表于 2015-5-26 09:04

你们懂什么叫买角色吗?hello kitty和米老鼠唐老鸭那种的都叫卖角色,当然皮卡丘阿童木也算

----发送自 STAGE1 App for Android.

nexus1 发表于 2015-5-26 09:07

现在一提到"严肃文学"我就想到什么"打钱"啊,"一个狗"啊,"毛不要脸"啊...

zuikaku 发表于 2015-5-26 10:26

fuyuncangzhui 发表于 2015-5-26 10:59

塑造人物是近代小说,尤其是心理小说兴起之后的潮流,现代/后现代严肃文学已经不流行玩这个了

好大哦 发表于 2015-5-26 11:21

胡说 发表于 2015-5-26 11:56

万科 发表于 2015-5-26 13:20

fuyuncangzhui 发表于 2015-5-26 13:43

万科 发表于 2015-5-26 13:20
所以你们怀念的九十年代精品更后现代?

我没怀念过九十年代的作品,我是萌豚,对业界的《黄金拼图》这些饲料很满意

ssd 发表于 2015-5-26 14:53

角色和故事能割裂开来看?

中禅寺秋彦 发表于 2015-5-26 15:14

Scrummble 发表于 2015-5-25 20:24
科幻小说是卖设定的,推理小说是卖诡计的
当然这俩都是小众啦

推理小说在黄金时代之后就已经不是诡计的天下了...
经过多方的努力现在也算是百花齐放...脑洞大开...
就是以岛田为旗帜有那么一批人感觉越走越歪了...

至于楼主...你拿名作之壁当例子我觉得都比这理论靠谱...

幻想华音 发表于 2015-5-26 15:17

问题是我对人物不感冒啊,看了一堆片打了一堆黄油真正喜欢的角色一只手都能数过来

blueelf 发表于 2015-5-26 15:53

卖角色和卖模板不是一回事好不好

万科 发表于 2015-5-26 16:04

卡奥斯·克斯拉 发表于 2015-5-26 17:10

mlkjh0 发表于 2015-5-25 19:33
你们别瞧不起现在的acg,未来某天机器人女友大规模制造的时候,现在的冻鳗就是那时拟人程序的模版 ...

人家为什么不去定制女演员的模板

卡奥斯·克斯拉 发表于 2015-5-26 17:12

Julien 发表于 2015-5-25 21:25
这不是文学圈共识,这只是用来教初学者的陈词滥调而已。
文学圈真的评价一个作品,基本不会刻意去提角色 ...

其实打架和打仗都是可以套用E=MC²
能量投送和承受的关系。

ww279620040 发表于 2015-5-26 18:57

严肃文学用情节塑造人物,萌豚动漫用外貌描写塑造人物

ww279620040 发表于 2015-5-26 18:58

nexus1 发表于 2015-5-26 09:07
现在一提到"严肃文学"我就想到什么"打钱"啊,"一个狗"啊,"毛不要脸"啊... ...

性生活不好说,我觉得一个狗还是蛮严肃哒!

熊起 发表于 2015-5-26 21:37

并没有说出为什么角色优先故事就更进步,只不过业界专家云云的调子。

a8610853 发表于 2015-5-26 22:54

楼上说的都不对。

首先楼主就搞错了,我们常说的轻小说中的“角色”和纯文学里的“人物”其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这么说可能会引起疑惑,在以往的语境中角色,(登场)人物是同义的。

但是你要研究轻小说就必须把“宅文化语境中的角色”和“以往的角色”区分开来。

这里东浩纪在《ゲーム的リアリズムの誕生》和《セカイからもっと近くに》提议,将前者叫做角色,后者叫做登场人物。

我们就以这个重新定义后的“角色”来看看11区的研究者对角色是怎么定义的。

大塚英志在《キャラクター小説の作り方》系列书籍中,将角色定义为符号的组合与人的身体性的两义存在。
其内涵在于,角色是符号的虚构的非人的,而怎样用虚构的角色,在承认虚构性的前提上去描绘现实,是塑造角色的重点。

伊藤刚在《テツカ・イズ・デッド》中将角色分为两部分,前者是能够超脱于故事存在的部分,后者是存在于故事中的表象(也就是人格,外表等等)部分。

东浩纪沿袭以上两者,从御宅族的消费行动方面来考察,发现在很多角色在完全不同设定的二次创作或者关联作品中,依然作为同一个角色登场,于是将角色定义为以符号组成的,能够超脱与故事存在的存在。

斋藤环在《キャラクター精神分析》中同样将角色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在不同故事中,不同作者下,同一个作品的前后两页中,依然被认作是一个角色的“同一性”,另一部分是传达“同一性”的符号。

归纳上述的研究,这些学者?(研究者)都将角色看做于一种没有实体的东西(实际上的确没有实体)。小说中的文字,插画中的形象,都是这个没有实体的东西的表象。

这个实体与表象,用哲学里的话来说就是物自体与为我们所反映的物体的区别。或者说是本质与现象的区别。

但是角色是没有实体的,或者说它的实体是我们所看不见的,虽然看不见,但是我们却在不短地消费和描绘这个没有实体的东西。这意味着,角色的表象也就是符号本身替代了实体,符号本身在自律运转。东浩纪的角色资料库这个理论就是描绘这个自律运转的符号体系的。

然后再看近代文学里说塑造人物这个东西,这个东西其实时间不长,人本主义传入文学界后才喜欢说塑造人物塑造人物的。这个里面就涉及一个人物的主体性的问题,人物的主体性也不便详细讲,讲点有趣的就是,里面有个叫做对象的主体性的东西,说的是小说塑造的人物要有自己的意志,要摆脱创作者,故事对他的束缚,从对象=客体变成主体。
这个东西就很有趣了,看轻小说看得多的人都会知道,很多作家在后记中都会说,啊啊,这个角色自己动起来了。之类的。人物主体性中的这个概念和这些作家在后记中写道的这些话简直是如出一辙。

但是两者并非一样的。结合上文所说,人物的主体性,是对故事内部的意识形态,历史,事件,人物有着自己的主见,有着自己的意识,是故事内容的主体。而角色则能超越故事,看上去甚至像是能自己选择故事一般,角色是故事本身的主体。

由此看来轻小说塑造角色其实是比传统文学塑造人物是要高一个层次的(并不是好坏意义上的层次,而是涉及到故事内外两个层次,这个意义上的高一个层次)

多的,比如和超小说的关系啊什么的我就不讲了,本人现在正好在撰写这方面的论文,有兴趣的可以找我详谈。


万科 发表于 2015-5-26 23:48

万科 发表于 2015-5-27 03:06

万科 发表于 2015-5-27 18:49

万科 发表于 2015-5-27 18:49

大泉凉 发表于 2015-5-28 05:06

fuyuncangzhui 发表于 2015-5-28 11:44

a8610853 发表于 2015-5-26 22:54
楼上说的都不对。

首先楼主就搞错了,我们常说的轻小说中的“角色”和纯文学里的“人物”其实是两个不同的 ...

说了一大堆,不就是阿宅喜欢用轻小说里的角色撸管而不喜欢用文学作品里的撸管么?

实话,阿尔贝蒂娜和雪之下雪乃我都用过,没什么不同

possibility 发表于 2015-5-28 13:36

脸谱化不可取吧。严肃文学主要是看着太累,尤其是现代后现代啥的。

小小解学士 发表于 2015-5-28 14:51

首先要搞懂卖角色还是卖模板性格+好看点的人设

cloudskate 发表于 2015-5-28 16:31

说这些之前,先搞懂轻小说是不是文学吧

答案,不是

ruio 发表于 2015-5-28 16:52

虚渊说他的角**是创造出来服务剧情的,果然是三流脚本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你们怎么总是对卖角色有意见? 明明严肃文学也是一样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