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neid 发表于 2015-3-26 16:30

nonmoi 发表于 2015-3-26 09:02
嗯,那个其实来源是纽约地铁站的一系列经典图示设计。
不过纽约地铁站的设计规程书(我一直很想要一本) ...

guideline是1970年出的上哪找实体去
扫图在这:http://thestandardsmanual.com/
巨硬刚说要搞metro的时候我兴奋坏了心想妈的国际主义风格终于诈尸了推手还这么大牌
结果成品一出来

karino 发表于 2015-3-26 17:17

nonmoi 发表于 2015-3-26 05:56
醒醒,wp7是10年的,chrome图标扁平化已经是11年了。

别忘了WM6.5

雅木 发表于 2015-3-26 17:52

扁平化和拟物化要分情况好么?移动终端当然是扁平化好了,毕竟碎片时间多,专注时间短‘;台式机都搞扁平化就是逗比,win7已经是一套不错的ui了,结果win10出来,我草泥马啊

iou90 发表于 2015-3-26 18:04

ganeid 发表于 2015-3-26 16:30
guideline是1970年出的上哪找实体去
扫图在这:http://thestandardsmanual.com/
巨硬刚说要搞met ...

可能一出来并没有得到很多人的满意
但确实是革命
但这么多年过去 回过头来看一年多前alshum接受的访谈
"Hopefully, we will see more such experiences in the future especially something like continuity features that Apple recently demoed at WWDC." 也许是想表明一个跨使用场景与长期可发展的design
巨硬不仅没有发展metro 更是在不少地方对自己原先设计原则的否定
那么 就是说metro做不到所以弃之重来?果然掰棒子的能力天下无双

额 这大概是因为他到上面后不再负责具体windows 产品的ui/ue了吧 而是负责更抽象统括的一些事情?
"It was great to meet Jay and hear his design thinking," says Alb** Shum 不过之前the verge的一篇报道又表明事实并不是这样的(也就是他有在做windows 10的design

总之10肯定会有ios7/8那种细线框icon和hamburger nav 这是已经定下来的吧 然后到目前的build为止semantic zoom都还没出现
可能windows 10在功能和dev上的很多地方确实做到了 融合
但设计上或许会变得更加生硬=.=

意大利面 发表于 2015-3-26 18:46

我是一直觉得ios的拟物风格很丑的,当时安卓各类自制桌面就好看很多,各种风格都有,现在扁平了是图标好看多了,而色彩的渐变过渡半透明则有点瞎眼,不过后一个问题改个壁纸基本也无障碍了,所以现在我觉得是苹果比较好看

sixgun 发表于 2015-3-26 19:17

跟风微软,但是青出于蓝

sd4002991 发表于 2015-3-26 19:44

IOS 的扁平我我觉得不如安卓的MD

nonmoi 发表于 2015-3-26 21:32

karino 发表于 2015-3-26 17:17
别忘了WM6.5

嗯,而且wp7的设计是源于zune的,zune后期已经扁平化了。

nonmoi 发表于 2015-3-26 21:36

ganeid 发表于 2015-3-26 16:30
guideline是1970年出的上哪找实体去
扫图在这:http://thestandardsmanual.com/
巨硬刚说要搞met ...

嗯 KS刚刚弄了个实体书 一百多刀一本 -w-
可是我错过了…… 否则就可以把矮柜上的巴尼纽约和paul staurt的购物目录给替换下来用这个当装饰了。


多谢地址!

nonmoi 发表于 2015-3-26 21:44

本帖最后由 nonmoi 于 2015-3-26 21:46 编辑

ganeid 发表于 2015-3-26 16:20
你所说的那个「图标颜色杂乱而且基本没有设计」的NYCS导视系统,是Massimo Vignelli在1967年设计的,之后 ...
我觉得,讨论这个问题的一个先置前提就是大家都理解现有纽约地铁多家私营,线路复杂重叠的,导视设计杂乱、各自为政的现状;后有导视系统设计在混乱中创造秩序这个事实。

所有有很多东西是不得不这么设计,而非随意无脑的乱扔颜色字符。

顺便,命运换乘的东京地铁其实也是参考了新乡的设计。

沧粟 发表于 2015-3-26 22:14

这叫习惯,不是审美吧。。

ganeid 发表于 2015-3-26 23:09

nonmoi 发表于 2015-3-26 21:44
我觉得,讨论这个问题的一个先置前提就是大家都理解现有纽约地铁多家私营,线路复杂重叠的,导视设计杂乱 ...

纽约地铁的三大网现在都归mta管吧
主要的问题还是线路太繁杂,许多线分快慢车,有的线只在周末开,有的线只在凌晨开,还有跳站停的
而且纽约地铁是仅有的轨道路线和运营路线对不上的地铁网,一条轨道路线可能会跑七八个运营路线,上面的一个车站可能会停七八条线的车,全在一张图上表现出来难度太大
另外还有个制约因素,先贴个tube map:
http://ww1.sinaimg.cn/large/75e3ca1dtw1eqjhm6nq0gj21kw19utls.jpg
你看伦敦地铁各线和各站分散在一张图里,站和站之间空间很大
http://ww4.sinaimg.cn/large/75e3ca1dtw1eqjhygto4hj20vg0m1wlf.jpg
东京地铁这张图已经严重变形了,像个塞在箱子里的章鱼。当然日本人在设计上喜欢赶时髦
这是十多年前的
http://ww3.sinaimg.cn/large/75e3ca1dtw1eqji7ipqpyj21c90y9n9i.jpg
所以鬼子很少有经典设计
你再看纽约地铁的地图,发现这个线路图是个L字形。车站不是挤在曼哈顿就是挤在布鲁克林,这两个地方车站密得一塌糊涂,然后一半的地方空着
可能我做伦敦的地铁图标站名6pt就够用,但是纽约的地铁图只能标3pt,没地方。这也是一大麻烦。
70年那版纽约地铁图属于类tube map,后来改过的纽约地铁图已经不能算是tube map了,几乎按实际位置标注的,奇乱无比。而且70年那版把各路网之间的穿插关系和线路跳站也标了出来,站站之间是等距的,站名也不是歪的,这种秩序感是任何一张地铁图都无法企及的,越看越感觉像件艺术品。
所以现在来想,现代主义风格本身就是追求绝对秩序的产物,以巨硬的尿性怎么会玩转



lwabala 发表于 2015-3-26 23:16

ganeid 发表于 2015-3-26 23:09
纽约地铁的三大网现在都归mta管吧
主要的问题还是线路太繁杂,许多线分快慢车,有的线只在周末开,有的线 ...

感觉东京那张10年前的地铁图完爆上面那什么鬼啊

马赛克 发表于 2015-3-26 23:33

无法被改变的飘过,iOS用户是被强奸惯了就习惯了。。比如某系统天天换各种风格导致选择性障碍。。

马赛克 发表于 2015-3-26 23:33

无法被改变的飘过,iOS用户是被强奸惯了就习惯了。。比如某系统天天换各种风格导致选择性障碍。。

22174559 发表于 2015-3-27 00:19

nonmoi 发表于 2015-3-27 00:21

本帖最后由 nonmoi 于 2015-3-27 00:34 编辑

ganeid 发表于 2015-3-26 23:09
纽约地铁的三大网现在都归mta管吧
主要的问题还是线路太繁杂,许多线分快慢车,有的线只在周末开,有的线 ...
是的,但是即使在本世纪初,纽铁也还是两家私营在对抗竞争,之前更乱(因为纽铁有两次大危机(20代和60代我记得),经历了一个家族经营-破产转手-国有收归的过程)。所以才会有这些问题,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乱局,才给了具有极强包容性的经典导视设计提供了土壤。(美国的经典建筑遗产保护运动也由此而出)

现在已经好很多了,在曼哈顿只要看颜色,所有同色的基本都是同向可互换,然后加上运用时代广场到grand central车站的专线对游客什么基本足够了。

东京虽然是两家,但是线路重叠不多,所以情况好很多,但是看起来还是觉得扭来扭去啥鬼啊,事先怎么不好好计划下啊!(虽然东京的现在看起来很时髦,但是这个图上其实忽略了比如滨海快线(是叫这个么?)等一些独立运营的地铁线路。

国内的比如北京地铁的线路设计就好很多,环线和纵横线的组合本身就明晰很多。不过国内地铁的视图设计却很渣,比如说京铁,颜色中扔的是 Line 1 Line2 和拼音站名这两种,不但不简洁,识别度也低。(这当然是说英文标识,中文标识则是色块跟着黑底白字的站名,说好听的也是乏善可陈。)

当然,导视标识的设计现在的要求其实和以前不太一样了,毕竟智能设备这么普及了,动态指北远要容易得多——比如纽铁的NTA应用就很不错。


我觉得微软当年想要用这一套设计规则想法是好的,可惜就如你说的,微软本身就缺乏设计传统,泡馍改组之前更是内斗严重,统合旗下开发者的能力在google挖角后也更是一塌糊涂,想要完成这种伟大的设计理念的复兴只能说是志大才疏,好高骛远,不切实际……
更实际地说,微软在wp时代对metro设计只有理念而缺乏实际的完整指南(实际上,对微软开发者来说,更好的选择是直接为他们提供设计良好的控件包,将应用开发中的设计要求降到最低——也就是绝对的秩序,创造比ios更加统一的体验效果。但是微软没有也不敢有这样的追求吧?),你看NYCTA这本,精确到什么字母和什么字母同排的时候间距的大小之类的,metro需要的就是这样的,否则对于开发者来说只谈理念只会让人不解。

哦,顺便说,metro设计理念里头还包括了很多动态字体(Kinectic Typography)的东西,但是动态磁帖一直只有横长没有竖长,绝对是醉了……

nonmoi 发表于 2015-3-27 00:38

lwabala 发表于 2015-3-26 23:16
感觉东京那张10年前的地铁图完爆上面那什么鬼啊

实际上那张因为写实所以扭曲的线路增加了读图者的阅读难度,所以后来才走了抽象成尽量平直简明的线路的设计道路。(也是跟随国际流行)

iou90 发表于 2015-3-27 09:42

nonmoi 发表于 2015-3-27 00:21
是的,但是即使在本世纪初,纽铁也还是两家私营在对抗竞争,之前更乱(因为纽铁有两次大危机(20代和60代 ...

你看NYCTA这本,精确到什么字母和什么字母同排的时候间距的大小之类的

这是最基本 也是必须 但巨硬没有 记得只在12年还是11年Msdn blog一个巨硬非洲的姐们稍微详细谈了下这些233

至于tile 我还是觉着不是metro 至少不是metro design的核心
主要还是在于它的层级表现 代替快捷方式的一种功能替代 当然也很关乎UX就是了

9-11-2001 发表于 2015-3-27 09:46

9-11-2001 发表于 2015-3-27 09:50

nonmoi 发表于 2015-3-27 10:31

iou90 发表于 2015-3-27 09:42
你看NYCTA这本,精确到什么字母和什么字母同排的时候间距的大小之类的

这是最基本 也是必须 但巨硬没有...

我记得以前有个官方的设计理念视频……
动态磁帖是从机场和车站的机械翻牌时刻板获得灵感的,视频中也特别提到了动态字体艺术对Metro设计,特别是磁帖设计的影响。

iou90 发表于 2015-3-27 10:35

nonmoi 发表于 2015-3-27 10:31
我记得以前有个官方的设计理念视频……
动态磁帖是从机场和车站的机械翻牌时刻板获得灵感的,视频中也特 ...

嗯 Motion是metro ux的核心

话说其实windows 8出来以后winrt app还是有较详细的guideline的
但是和人google的md一比...

nonmoi 发表于 2015-3-27 10:41

9-11-2001 发表于 2015-3-27 09:46
只有认为最早“扁平化”是因为性能不够显示不出来立体感吗。。。。远的不说以前黑白屏手机图标差不多个个 ...

追根朔源应该是日本版画的影响。

如果你说的性能是指运算性能,我上面已经有帖子说过了,在ui是点阵的时代,根本谈不上什么运算性能的额外要求。
如果是考虑到显示器的大小和分辨率,只能说在相同的富信息环境下,扁平化永远比拟物化更合适。

事实上,从艺术、审美的角度来看,抽象化是时代的大趋势,拟物只是一种必然会出现的反动和退潮而已。但是现代生活本身特性决定了,抽象化是不可逆的必然走向。事实上,即使脱出艺术的小范畴,在技术领域,无论是操作系统还是编程语言都越来越抽象,数据的可视化也是最流行的大数据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再一次被苹果改变了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