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NTENDO64 发表于 2014-9-19 10:50

邦德总管 发表于 2014-9-19 10:54

为了装逼

何边杨 发表于 2014-9-19 10:56

我觉得当天心理状态感情波动耳道内耳屎的干湿程度以及分布状况的影响要比线材纯度多一个9或者脚钉什么的大得多
不更衣沐浴戒斋三天而在其他外物方面下力气其实是误入歧途了啊

NINTENDO64 发表于 2014-9-19 10:57

tsukihime 发表于 2014-9-19 10:59

玩脚钉的哪个敢出来做盲测?我记得几年前有人测过,结论就是基本靠蒙...

NINTENDO64 发表于 2014-9-19 11:08

netplaying 发表于 2014-9-19 11:22

音箱脚钉还是能听出区别的,cd机、功放之类脚钉我觉得就是玄学了

mcq_2 发表于 2014-9-19 11:52

怎么没有,这玩意复杂的很,面向消费者根本就说不清,

厂商造音响器材,从研发到最后销售,都有一整套的验证处理措施,否则按你那个理论,不同温度湿度造出来的单元素质岂不都是个乱数决定了,那高品质的喇叭怎么造的出来呢,怎么保障商品质量的稳定呢?

其实早就有一套严谨的采集,校验,播放,调试程序在里头,只是一般消费者接触不到而已,实际上各种校验过程贯穿整个研发和生产阶段,尤其是高阶产品,生产和检验手续就更是复杂,有专用硬件和软件搭配起来的一整套东西的,这些都是直接增加成本的投入,也是保障质量的根本

单靠人耳朵去听,怎么可能保障质量嘛,想都想的到。

grado 发表于 2014-9-19 12:02

最近在考虑换功放,说实话水太深
要考虑喇叭的阻抗,虽然都标4欧8欧,但实际上不同频率时阻抗是不同的
那么功放在接阻抗变化范围大的喇叭时输出功率如何?
功放参数标的失真,是在多少负载下测量的?
转换速率,阻尼系数?
就算所有厂家都标的明明白白,那么测量标准是否相同?
就算测量标准相同,那么失真方面有没有标准可供参考?
有的人就是喜欢胆机的失真,这样的失真有没有办法可以标出来?
就算有厂家把所有参数全标出来,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用户都能看懂?
说实话,与其让我看每家三五百页的说明,我宁愿去实体店试听。
那么问题又来了,听音环境不同,声音的参考价值有多大?
还要加上销售人员的推销吹嘘的心理暗示。

玄学这个东西,充满变量,但就是因为变量多才好玩。
所以有人喜欢玩胆机玩lp玩咸菜

----发送自 STAGE1 App for Android.

ichinose 发表于 2014-9-19 12:16

本帖最后由 ichinose 于 2014-9-19 12:32 编辑

mcq_2 发表于 2014-9-19 11:52
怎么没有,这玩意复杂的很,面向消费者根本就说不清,

厂商造音响器材,从研发到最后销售,都有一整套的验 ...
都分辨不出了.....那这东西是给人听的还是给机器听的LZ说的严谨应该只是是拥有严格的流程的流水线作业保证产品合格率和无限接近于试作品的音色

Revo 发表于 2014-9-19 12:19

mcq_2 发表于 2014-9-19 12:38

本帖最后由 mcq_2 于 2014-9-19 12:46 编辑

ichinose 发表于 2014-9-19 12:16
都分辨不出了.....那这东西是给人听的还是给机器听的LZ说的严谨应该只是是拥有严格的流程的流水线 ...
采样都是机器录的,然后有专用软件对照波形的,最后肯定有人耳试听,不过到那阶段基本听不出什么所以然了。
最终产品肯定是给人用的,但是产品质量控制是有一套科学严谨的办法的,包括电子声学调整都是有章可循的。但是人耳听的东西却不是靠人耳来的听觉结果来调整的,这是确确实实的。


killsx 发表于 2014-9-19 12:46

用户只能靠听,没有设备测试

mimighost 发表于 2014-9-19 13:07

没有客观量化的标准,你给我说“低频饱满”,你到底是几个意思?反之,你给我说“视网膜屏幕PPI有326”我就觉着326肯定是226好的。人脑就是这么简单的东西。

另外一种可能性就是,大多数人都是木耳,或者说耳机相关的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很多了,很多进步已经超过了消费者能明显感知到的范畴,超过这个范畴的就是玄学。相较之下,从诺基亚祖传的320x250走过来的用户看到今天的手机肯定是尿得到处都是,不需要别人提点就自动get到point。现在情况就不同了,如果有说2K屏幕比1080P从X方面好了Y个level,这个就可以划入玄学的范畴了。

einhorn 发表于 2014-9-19 13:10

本帖最后由 einhorn 于 2014-9-19 13:11 编辑

youtube上面有audio precision公司的几个视频,可以简单地了解一下音频测试的概念

Sapporo 发表于 2014-9-19 13:23

桑纳法比驰 发表于 2014-9-19 13:43

玄学的立足点就是用科学的方法无法证实

发表于 2014-9-19 13:53

发表于 2014-9-19 13:56

发表于 2014-9-19 13:59

Rafale 发表于 2014-9-19 14:01

引用第17楼宏于2014-09-19 13:53发表的:
本帖最后由 宏 于 2014-9-19 13:54 编辑 脚钉根本不是玄学。由于动量守恒等的关系,振......

@宏

那CD机和耳放加脚钉呢?

----发送自 ONEPLUS A0001,Android 4.3

深渊蘑菇 发表于 2014-9-19 14:11

耳屎的影响真心大,小时候不怎么掏,上医院清理了一回声音清楚了好几倍,比什么玄学都管用……

----发送自 LENOVO Lenovo A708t,Android 4.2.2

grado 发表于 2014-9-19 14:21

先说cd吧,cd毕竟是需要在运动中被读取的
一堆厂家搞出了一堆cd伺服系统,什么反转盘,皮带驱动,vrds什么的,其实就是让cd能更稳定的被读取
cd的避震我认为还是有一定效果的
再说功放,如果有玩过胆机的经历那肯定会知道胆管固定的重要性,避震对胆机还是很重要的。
晶体管机,主要震动来源是牛,如果家里的电质量不好,直流过多。牛是会哼会抖的。不少大厂的做法是加牛罩灌树脂。
实际情况也是晶体管机对避震并非很敏感。

再之后是一般音箱系统回放时产生的震动,我见过比较发烧的做法是所有设备放在隔壁,仅仅通过喇叭线穿过墙驱动喇叭。


至于单独在耳放上使用脚钉避震,实际效果不大,至少我是听不出什么区别的

----发送自 STAGE1 App for Android.

MK99 发表于 2014-9-19 14:24

科学神教尚需努力,哪天电子脑电子耳大量普及,音频信号能数据化进入人体内,玄学不攻自破

不过等等,大法无双耳和三菱电机翅在接收到的波长上说不定有细微差别...看来还是进化成统一意识体比较有希望消灭玄学

烈之斩 发表于 2014-9-19 15:20

本帖最后由 烈之斩 于 2014-9-19 01:22 编辑

cd不是数字的吗?而且还有缓存不是吗?避震不避震,只要没有误码、延时,有啥关系?……

反正我是觉得玄学里很多东西根本颠覆我对模拟、数字的理解

银光闪耀 发表于 2014-9-19 16:05

避震钉的材料都有说法 ....

——— 来自Stage1st Reader For iOS

NINTENDO64 发表于 2014-9-19 16:27

爱夏 发表于 2014-9-19 16:42

本帖最后由 爱夏 于 2014-9-19 16:45 编辑

厂家都是用数据支持来设计制造的,至于市场推广和买家,你们想脑补就脑补吧
这方面专业产品会好很多,毕竟那些用户没有这么多脑放
哦对了再说一句,音频放大器在电子技术中属于比较低级比较入门的水平,高水平的工程师很多都不屑于做这个,基本上你在电脑机箱里看到的任何一个模块的技术水平都远超这货

球形鸡 发表于 2014-9-19 17:08

帮顶的 发表于 2014-9-19 17:17

爱夏 发表于 2014-9-19 16:42
厂家都是用数据支持来设计制造的,至于市场推广和买家,你们想脑补就脑补吧
这方面专业产品会好很多,毕竟 ...

技术水平一回事 做出来好听不好听又是一回事啊

发表于 2014-9-19 17:32

发表于 2014-9-19 17:35

发表于 2014-9-19 17:37

mcq_2 发表于 2014-9-19 18:45

本帖最后由 mcq_2 于 2014-9-19 18:47 编辑

NINTENDO64 发表于 2014-9-19 16:27
应该这样说:

intel的cpu配备xxx内存,xxx提升多少

有啊,有专用检验设备的。参数都可以测出来,哪些改动对波形造成什么影响都是有规律的,主要靠实验总结,然后负荷规律部分的也有拟合公式,都是有的。也能根据这些结论公式进行计算后做相应设计调整。
但是声音这个东西就是文无第一,各有各的风格,不能像CPU那种打分来算了。

plumlis 发表于 2014-9-19 19:14

玄学这东西早在泡茶和做饭的时候就有啦
    —— from S1 Nyan (NOKIA Lumia 630)

爱夏 发表于 2014-9-19 19:20

帮顶的 发表于 2014-9-19 17:17
技术水平一回事 做出来好听不好听又是一回事啊

从相信仪器到相信感官,这就已经是玄学了

NINTENDO64 发表于 2014-9-19 19:20

帮顶的 发表于 2014-9-19 19:36

爱夏 发表于 2014-9-19 19:20
从相信仪器到相信感官,这就已经是玄学了

听听国产钰龙那种指标好的出奇的解码和英国meridian linn指标平平的机器就知道了

球形鸡 发表于 2014-9-19 20:03

绝种好男人 发表于 2014-9-19 23:43

玄学之处在于故意添加某些失真后听上去更好听,厂商又不好意思撕下“高保真”的牌坊于是就有了各种“调音”。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蛋蛋的沉思:为什么玄学会成为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