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自 samsung GT-I9500,Android 4.4.2 能不钓鱼么……感觉这东西的威慑力大于实际,以及这话题发外野比较好。 抛开楼主钓鱼
如果这类监视技术真的被研究出来
我们该如何改变黑暗的未来 以后上班迟到的借口:”最近的项目太棘手了,早上又差点迟到。所以被警察扣住了“ 鱼鸟MoMo 发表于 2014-8-13 14:49
《文明》的逼格值稳步上升ing
五代你需要圣母院、奇琴伊察、紫禁城等四代你需要空中花园、圣母院等 鱼鸟MoMo 发表于 2014-8-13 14:49
《文明》的逼格值稳步上升ing
五代你需要圣母院、奇琴伊察、紫禁城等四代你需要空中花园、圣母院等 还有菲利普迪克等人哭晕在厕所= = 《少数派报告》里就有的概念
跟你虚什么关系 暑假。
本帖最后由 若菜 于 2014-8-13 16:00 编辑
上条とま 发表于 2014-8-13 15:52
《少数派报告》里就有的概念
跟你虚什么关系
“利用具有感知未来的超能力人——“先知”(三个居住在光子乳里、能预告未来犯罪事件的“特异功能”的人),来事前得到犯罪(谋杀)信息”
虽然是没什么新意的东西,但是少数派报告跟主楼这个真没啥一样的吧, PP至少是从生物学和心理学上来的,你说别的作品婊虚渊可以,别扯个不相干的 说实话这种心理压力分析的模式的确更接近pp而非少数派报告那种神棍预言系统,要喷楼主钓鱼能推荐几部类似作品吗?
本帖最后由 村雨零 于 2014-8-13 11:43 编辑
奋起挥戈 发表于 2014-8-13 07:56
要不要先给斯皮尔伯格立雕像?请先给PKD和斯科特立,《少数派报告》的电影根本就是当众强奸。 没差啦,少数派报告是为了绑架少数派才只设为三个神棍。
PP说是通过检测色相进行预测,其实本质上还不是几百个深井冰脑子运作的系统。
PKD原作不论,至少PP背景美术设定方面看得出受BR的影响很大。 其实PP里有一个设定很有趣 那个体脂计能测试的生理指标其实现在的技术应该都能实现
关键是如何根据这些生理指标判定到底丫有没有可能犯罪
PP里是通过人脑矩阵来做数据挖掘得出结论的 而且能通过加入新人脑来实现建模的更完善化
而这新闻里的科学家们只想出来简单的看面部血流血氧含量一个指标而已
光说这种检测技术 监护病房里夹在病人手上的那玩意多少年前就能做到了
还是说新闻里这些科学家们用严谨的实验证明了这个指标和犯罪可能的绝对关联?
如果不是后者的话 这技术要真实际使用了
我真担心会不会在某天过机场安检的时候因为看到前方短裙美女弯腰抬行李一时兴奋上头而被抓进局子里逼供3天 二连编辑掉 本帖最后由 村雨零 于 2014-8-13 11:49 编辑
若菜 发表于 2014-8-13 08:57
“利用具有感知未来的超能力人——“先知”(三个居住在光子乳里、能预告未来犯罪事件的“特异功能”的人),来事前得到犯罪(谋杀)信息”
虽然是没什么新意的东西,但是少数派报告跟主楼这个真没啥一样的吧, PP至少是从生物学和心理学上来的,你说别的作品婊虚渊可以,别扯个不相干的
如果预知了未来(预判某人是潜在犯)因而改变它(通过预防性监禁来阻止潜在犯未来可能的犯罪),我如何还能宣称已然预知未来(对潜在犯的预判是正确的)?
举例来说,我倘若经过某种方式,得知在待会儿我出门为了肚子打算的时候,会在经过街边的档口被一架史坦威平台钢琴自五楼掉下来砸成肉泥,于是决定今天晚上就自个儿煮碗泡面顺便在里头打两个蛋解决一餐——虽然略嫌寒酸,但不会遇上从天而降的平台钢琴。因为我知道出门会有意外,所以我不出门;因为我不出门,所以意外没有发生。但,如果这个意外没有发生,我如何预测得到?
《少数派报告》故事的主干,其实就源于这么一个矛盾情境。
姑且不论斯皮尔伯格在人物设定上对于菲利浦·迪克原著小说所做的更动,《少数派报告》的小说及电影版本,说的都是在近未来的社会里,有个预防犯罪的机构(Sibyl系统)。这个机构利用了三个具有预知能力、但心智发展有点问题的异人为基础,依他们所预知的内容得知某人在某时于某地将犯下刑案(预判某人是潜在犯),于是就能够提前将此人逮捕,防止刑案真正发生(通过预防性监禁来阻止潜在犯未来可能的犯罪)。因尚未犯下的罪行逮捕公民此事是否合理暂且不论,城市里趋近于零的犯罪率其实已然替这套系统提供了最佳的背书。这个原因也许是:因为一般公民并不会知道未来如何,所以这些预言异人的预卜结果都是正确的,就如同我并不知道头项上会掉下一台平台钢琴所以还是出门吃饭结果发生意外一样;但如果这些未来式的罪犯知道了自己将会犯罪,那么,他们还会决定犯案吗? (电影、小说版本分析)
本帖最后由 若菜 于 2014-8-13 19:05 编辑
村雨零 发表于 2014-8-13 18:42
(电影、小说版本分析)
谢谢,看来也就“技术基础”不一样,实质还都是靠百脑汇,那还真的是没差。 不过这个新闻也就是技术基础
有空补补原作好了 是怎么歪到百脑汇上的?主楼说的是探测生理指数啊,跟百脑汇有什么关系 那么你们觉得在这个梗中“未发生但可以预言的犯罪”和“预言的具体方法”哪部份更重要?也不能要求菲利普迪克这个上世纪中叶的人太多不是? 村雨零 发表于 2014-8-13 18:42
(电影、小说版本分析)
菲利浦·迪克超喜欢预知者,不过感觉他最喜欢讲的还是嗑药= = 测量精神压力吗?
“高考前夕,大批中学生被捕。” 本帖最后由 村雨零 于 2014-8-13 15:27 编辑
mlkjh0 发表于 2014-8-13 12:11
那么你们觉得在这个梗中“未发生但可以预言的犯罪”和“预言的具体方法”哪部份更重要?也不能要求菲利普迪克这个上世纪中叶的人太多不是?与其说在要考虑历史局限性的前提下,读者不能要求PKD太多,不如说技术细节从来就不是PKD想要描绘的重点: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的Nexus-6甚至都不是斯科特式的人造人(replicant)而是卡梅隆式的仿生人(android)——区分人类和仿生人一台X光机就足够了,区分人类和人造人才需要Voight-Kampff测试。
trilate 发表于 2014-8-13 19:55
菲利浦·迪克超喜欢预知者,不过感觉他最喜欢讲的还是嗑药= =
诚如斯言(附议) 高三学生全部被抓 骗经费的项目 本帖最后由 村雨零 于 2014-8-13 14:58 编辑
trilate 发表于 2014-8-13 12:55
菲利浦·迪克超喜欢预知者,不过感觉他最喜欢讲的还是嗑药= =PKD本人就是个瘾君子。
《狼毒》挖苦禅宗式的思辨是低日热量摄入的必然结果——玻尔和考恩布鲁斯肯定都不磕安非他命。 子戏星斋 发表于 2014-8-13 19:02
是怎么歪到百脑汇上的?主楼说的是探测生理指数啊,跟百脑汇有什么关系
有可能是前置雏形技术吧? 你们不要骂嘛,等雕像建起来了我们都不用寄刀片了,直接掀起推雕像的浪潮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