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nmoi 发表于 2014-8-7 14:03

村雨零 发表于 2014-8-7 13:38
一年前的TVA都已经失败了居然还要再制作OVA,真下真是大傻逼。

委员会模式本来就是分散投资风险,或者说是风险共担,但是不管你怎么做风险管理,最重要的还是回头要赚钱分赃啊朋友。
我们这样做是可行的,和我们这样做是成功的,听起来似乎只有一步之遥,事实上天壤之别了。

鱼鸟MoMo 发表于 2014-8-7 14:12

9000岁 发表于 2014-8-7 14:47

nonmoi 发表于 2014-8-7 12:58
呃,不幸的是后来我发的正好s1又坏了没发出来。

虽然@Archlich 说得很好。


以下摘自庵野秀明的访谈:

    人研: 电视上经常有人拿出EVA的讲解书之类的东西。庵野导演自己是不是很奇怪那些书是怎么来的呢?

    庵野:这个嘛……他们真有空。

    人研:(爆笑)

    庵野:我只是对他们如此费尽心机地寻求答案,找不到答案的话会如此不安而感到意外而已。其实随你怎么解释都没关系(笑),因为动画内容本身就没有一致性,制作的时候就刻意没让内容保持一致。谜题方面的是不可能保持一致的。一部分是精心地设置了一些暗示,一部分则是做完才发现搞砸了。然后一直这样下去,最后就觉得虽然搞砸了,不过就这样吧。观众高兴就行。把原本不合理的东西硬给它编出一个解释来,这么做的人高兴就行。然后我就想能不能以此为卖点呢?除了这个好像就没其他卖点了(笑)。


    人研:您刚才说您对心理学感兴趣,所以才会在EVA中引用基尔克果的《致死的病》吗?

    庵野:我没看过那个。

    人研:没看过!?

    庵野:只是引用了一下。

    人研:我还以为是导演喜欢才引用的呢。

    庵野:那种东西看了一会儿就看不下去了,实在看不懂。当然在浏览的时候也揣测过一些东西。如果把那种语言全部记住的话,自己肯定会像个圣人一样(笑)。

    人研:以基督教为基础也不是因为喜欢?

    庵野:完全不喜欢啊。基督教什么的完全不懂。只是让动画有个氛围而已(笑)

dispatcher 发表于 2014-8-7 14:59

nonmoi 发表于 2014-8-7 15:15

本帖最后由 nonmoi 于 2014-8-7 15:17 编辑

9000岁 发表于 2014-8-7 14:47
以下摘自庵野秀明的访谈:

    人研: 电视上经常有人拿出EVA的讲解书之类的东西。庵野导演自己是不是很 ...
对啊,所以所有追逐eva的所谓宗教线索的人都是不懂的人啊……

eva反应的就是它所在的时代御宅族的总体体验而已,有特摄,有邪教,有世界末日论,有精神分析,有人和人的关系,有主观意识和客观世界的冲突,有个人意志和群体潮流的挣扎……这些东西难道不是在90年代最为流行的各种元素和思潮的集合么?一切大众流行,难道不都是这样那样的不明觉厉么?

美国人要真正理解eva这种元文本作品可能要去对6-70年代的新浪潮运动中寻求共感;但是对那一代成长起来的中国孩子来说,下岗大潮的浩浩汤汤中的各种超能力气功、荣格、诺查丹玛斯大预言,稍微知识丰富一些,性格内向一些就很容易引起共感了——但是即使这样,也远不如完全浸润在那种文化浪潮和经济泡沫破灭中的日本青少年来得彻底和强烈。
任何元素都是为了好顶赞,实际上不过是在我们的世界正在毁灭的氛围里阐释一下巴尔扎克那句“人与人之间注定不能互相理解”,顺便问一句“然后呢?”
TV的结局其实已经完成了,旧剧场版根本可有可无,但是能赚钱还能发泄,why not?

等到那个时代过去了,新一代动漫观赏者的共同体验改变了以后,再去看eva,自然就有了各种“严重高估”的评价。

eva和御宅族的录像带本来就是表里一体的感觉,毕竟是从daicon宣传片起家的公司嘛。

所以eva是无法刨除时代背景去得到最佳欣赏效果的作品,换句话说,这就是对时代负责的神话和诅咒。
相反,吉卜力的东西基本都是不论什么时代,怎么看都很不错,但是真的就是些故事而已——这就是宫崎骏的追求了,真正去做,也不是什么人想做就能做到的。至少庵野是做不到啦,哈哈哈。

nonmoi 发表于 2014-8-7 15:18

dispatcher 发表于 2014-8-7 14:59
最喜欢的吉卜力动画是《听见涛声》,可惜这种写实风格的只是昙花一现,后来看了这部动画制作的纪录片,望月 ...

呃,对,还有听到涛声,赞。

无动于衷 发表于 2014-8-7 15:22

周刊麻将Sunday 发表于 2014-8-5 21:32
宫老黑cv不爽

黑声优可以 要么您就选个高大上的来 那么选木村拓哉这种逗比来配音是几个意思(粉丝勿怪 隔行如隔山)

话说回来了 都是吃娱乐业这晚饭的 至于吗

rms117 发表于 2014-8-7 15:24

月夜凝雪 发表于 2014-8-7 15:37

ACFUN弹幕视频网 发表于 2014-8-7 15:48

高中的时候买的盗版碟,说是宫崎骏的电影合集,14部
在那个我还没有日本动画概念的时候非常喜欢看这个碟
当然有的看一遍就不想再看,有的反复看了无数遍的
没错,现在看来反复看了N遍的就 岁月的童话 和 听见涛声,而一些不喜欢的都是宫崎骏的
导致现在我在了解更多的东西后一点都不喜欢这个老头

ai-至死の病 发表于 2014-8-7 15:52

月夜凝雪 发表于 2014-8-7 15:37
除了千与千寻大热的时候看过一遍结果都不知道看啥外宫崎的作品完全看不下去,
某些人喜欢的东西并不代表全 ...

某些人喜欢的东西并不代表全部人都会喜欢。这句话适用于任何东西,用这句话来黑宫崎骏也真是逗。

月夜凝雪 发表于 2014-8-7 15:58

oib 发表于 2014-8-7 21:25

村雨零 发表于 2014-8-8 04:20

本帖最后由 村雨零 于 2014-8-7 21:21 编辑

nonmoi 发表于 2014-8-7 07:03
委员会模式本来就是分散投资风险,或者说是风险共担,但是不管你怎么做风险管理,最重要的还是回头要赚钱分赃啊朋友。
我们这样做是可行的,和我们这样做是成功的,听起来似乎只有一步之遥,事实上天壤之别了。“《シト新生》的前売券卖出去20万张”的是真的还是都市传说?

nonmoi 发表于 2014-8-8 05:43

rms117 发表于 2014-8-7 15:24
@nonmoi
和eva同时期的大话西游一样是被过度解读的例子



是的,过度解读本身也是那个时代的一个标志,反面的就是网络时代无人能比的专注力。(比如庵野把大和号动画用录音带录下来,背下台词。)

多数反应时代精神的艺术作品其实都是无意产生的。并不是首先想到要制作反映时代的片子,然后下定决心去这样做,而是因为创作者的经验和阅历在作品中自然而然的无意流露。
所以非要说有意识地对时代负责做作品的话,eva的tv版应该算不上;只能说正巧变成反映了时代体验的作品。

nonmoi 发表于 2014-8-8 07:06

村雨零 发表于 2014-8-8 04:20
“《シト新生》的前売券卖出去20万张”的是真的还是都市传说?

具体不知道,但是应该是有一定的真实性,当年使徒新生的预售卷卖了好几期,各种捆绑礼物,心思花的不小,卖得不好也不会这样了吧?

fantuanhtr 发表于 2014-8-8 07:22

地狱神探 发表于 2014-8-8 08:31

hirty 发表于 2014-8-8 08:37

我只知道任何公司、任何人死了都会有人叫好,受众越多影响面越大叫好的就越多,原因无他就“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何况S1这个无所不黑的地方

animer 发表于 2014-8-8 11:05

fsckamui 发表于 2014-8-8 11:53

小时候最喜欢的动画是《天空之城》,看的是明珠台的日语原声...对我来说,吉卜力是记忆(还有猫和老鼠、唐老鸭),现在的动画(包括迪士尼的)都是过眼云烟...

lentrody 发表于 2014-8-8 12:05

注册气功师 发表于 2014-8-8 19:02

能让人跪下来prpr,同时掏出一大把钱的动画才是好动画,对不对

哩个社会,系商业社会,资本主义的天下,你看谁跪下来舔娜乌西卡的海报了?

没有吧?这样的动画工坊死掉自然大受欢迎噜

spsler 发表于 2014-8-8 20:15

注册气功师 发表于 2014-8-8 19:02
能让人跪下来prpr,同时掏出一大把钱的动画才是好动画,对不对

哩个社会,系商业社会,资本主义的天下,你 ...

只是说娜乌西卡:
http://bbs.saraba1st.com/2b/thread-632317-1-1.html

望月凝香 发表于 2014-8-8 20:18

dinghanzi 发表于 2014-8-8 20:29

宫老太专制了,完全没法培养新人。创新是需要轻松氛围的吧,看一些纪录片只要宫老一出现大家都比较紧张,没点轻松氛围怎马创新。这种为了宫崎骏一个人的工作室,宫崎骏退休了就解散,完全正确啊。反正吉卜力的片子也不好看了,死了就死了吧。

lyflyflxf 发表于 2014-8-8 21:51

animer 发表于 2014-8-8 11:05
把吉卜力当大熊猫养起来怎么样?龙猫和大熊猫很有相似之处嘛。

我本人是非常乐意赞助一点儿养着这 ...

吉普力的核心就是宫崎骏,没了他就不是所谓的吉普力了。养着其他人意义不大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漫区那些看到吉普力解散叫好的都是什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