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动漫里没有超级英雄(实际是求书贴)
地址:http://www.dfdaily.com/html/1170/2014/6/8/1158219.shtml我的儿子是个日本动漫迷。一放学回家,他就钻进自己的房间,开始看日本动漫和轻小说。我当然很想了解他的内心世界,于是,我从图书馆里郑重地借了一大堆漫画书,打算认真研读。 很快,我就发现自己读不懂动漫。看了有半个小时,我才弄明白,原来把漫画的次序搞错了。好吧,重新再来。读着读着,我发现读漫画书和跟儿子对话的感觉是一样的。这些动漫中的人物都非常酷,沉默寡言,惜字如金。他们发出的声音最多的,是一些象声词。就跟我和儿子的对话一样: “今天在学校里怎么样啊?” “嗯。” “嗯是什么意思啊?” “哈。” “哈又是什么意思啊?” “哼!” 真是叫人抓狂。我读书速度算是很快的,但一个小时下来,也就翻了十几页,而且看到第十页的时候,我已经记不得第一页是什么故事了。我只能承认,自己实在不是读动漫的料。 想来想去,我还是不愿放弃。总得有办法吧。我最后找到一本《动漫与哲学》(Manga and Phiosophy, edited by Josef Steiff and Adam Barkman)。里面都是密密麻麻的字。这个我看得懂。 说是动漫与哲学,其实很多内容跟哲学没啥关系。如果一定要扯上点联系,只能说,他们提的问题都很怪。比如,有一章讲,为什么日本的动漫人物看起来都像欧美人呢?答案是:你看错了。作者说,那只是因为日本动漫的独特笔法:画女孩的时候,要把眼睛画得大大的,鼻子和嘴巴画得小小的,并不是刻意要画成欧美人的样子。这个答案真的很难令人信服。不管了,接着看吧。 有一章的问题是,为什么日本动漫里很少有超级英雄?作者说,你到漫画书店看看,欧美的漫画书大部分都是关于超级英雄的:超人、蝙蝠侠、蜘蛛侠、金刚狼等。日本动漫的类型(genre)则广泛得多,而且主角很少是欧美类型的超级英雄。离我家不远处就有个动漫书店,我去过,的确如此。这也是让我一直很费解的问题,我看儿子那么喜欢动漫,也会给他介绍一下好莱坞的动画、欧美的魔幻小说,但他一点也不感兴趣。为什么他喜欢《海贼王》,不喜欢《哈利·波特》呢? 作者说,这跟东西方的文化差异有关。在西方的文化中,终极的价值观是善恶之间的较量。道德是一种普适的准则。不管你相信康德,还是相信边沁,你都得承认,道德是一种抽象的、逻辑上一致的规则。在西方人看来,你首先是一个个体,从家庭、朋友圈子里抽离出来的独立的存在,然后,你必须思考自己作为一个个体,应该走哪一条人生道路。超级英雄和平凡人最大的不同在于:“超级的能力意味着超级的责任。”(蜘蛛侠语录)在欧美的动漫里,超级英雄的使命是要拯救整个世界,换言之,超级英雄的使命就是确保正义的力量战胜邪恶的力量。邪恶是什么?邪恶也是一种抽象的准则。欧美动漫中的大反派,常常也和哲学家一样,对世界的秩序有着自己深刻的见解。在西方文化中,最有戏剧性的地方,就是这种善与恶、力量与正义(Might and Right)之间的冲突和较量。 但在东方的文化中,道德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取决于你处在何种处境中。撒谎是不是错的?那要取决于你为什么撒谎。如果你是为了取悦父母,撒谎反而会受到表扬(二十四孝中的例子多了)。在日本的动漫中,主人公之所以要打败反面人物,往往不是因为要拯救世界,而是为了复仇,因为他们受到了侮辱,面子上挂不住了。这完全是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不是道德准则与道德准则之间的冲突。欧美的超级英雄,像蜘蛛侠,也被引入日本动漫,但却做了很多改动。在日本动漫中,蜘蛛侠穿上紧身衣的时间比他在欧美动漫中少得多。为什么?一旦你穿上了紧身衣,你就很难再融入家庭、朋友的社会网络,而这会让东方人感到很不自在。在日本动漫中,也有黑白分明的善恶较量(奥特曼打小怪兽),但那是给不懂事的小孩子看的。 《动漫与哲学》的作者提到,超级英雄的流行,不仅有东西文化的差异,也有时代背景的差异。大萧条后、二战后、“9·11”恐怖袭击后,超级英雄都变得更加流行。一个时代越是动荡,人们越是渴望出现超级英雄。 以我有限的动漫阅读经验,很难判断作者说得到底对不对。但或许是有道理的。就拿其他的通俗文艺来说吧。很多人感慨,为什么科幻小说在中国没有那么流行。一种最直观的说法是,因为中国人没有科学意识。细想并非如此。有一些其他类型的通俗小说,如犯罪、惊悚、侦探,在中国也不是那么流行。当然,这是相对来说的,相对于言情、穿越、宫廷、官场小说而言。 为什么呢?或许,在科幻、犯罪、惊悚、侦探小说的背后,往往都有一条善恶较量的主线。什么是善,什么是恶,需要到人性的幽暗深处探险,需要对熟知的价值观进行拷问。当然,最后一定要让正义战胜邪恶,这样普通人的心理才能得到慰藉,好比坐了过山车之后,才感到地面是如此地踏实。但东方人对此不感兴趣,他们感兴趣的,是人与人之间复杂而暧昧的关系。宫廷里面有什么善恶之分,官场上有什么道德可言,家长里短的能辩出来什么是非曲直?但东方人喜欢的就是这种勾心斗角、移位换形的新鲜感觉。“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都是通俗文艺,难说有什么高下之分,一种是刺激人的感官,一种是麻醉人的灵魂,都是“中有足乐者,不足与外人道也”。但作为旁观者,或许,我们能够发现,你喜欢什么样的文艺,跟你的社会背景、文化传统,有着隐隐绰绰,但难割难舍的联系。 我觉得,终于发现跟孩子的共同语言了。在开车送他上学的时候,我抓住机会,滔滔不绝地跟他讲我的发现——开车送他上学的时候是我和儿子交流思想的最佳时机,因为他只能坐在那里,不会在我跟他讲话的时候跑掉——我一边讲,一边用眼睛的余光看看后视镜:他好像在听。 快到学校了,我问他:“怎么样,你觉得我说的有道理吗?” 他想了想,回答我:“哼!”
实际是想求那本《动漫与哲学》(Manga and Phiosophy, edited by Josef Steiff and Adam Barkman),不知道哪里有下载?这文章就当笑柄看看,反映了两代人不同的看法,作者自己也坦承自己看的“动漫”很少。
fescn3 发表于 2014-6-8 10:13
为了复仇而战的日漫,除了老正太复仇还有啥?一时间还真的想不起
----发送自 samsung GT-N7100,An ...
烙印不算? 意思是西方更理性,东方更感性? 怎么没有,各种魔法少女不就是么 日漫的题材如果那么局限怎么会风靡全球?不过关于关于东方文化是有点道理,宫斗真是毒瘤啊 因为个人英雄主义?
其实我想知道特摄算不算超级英雄 rms117 发表于 2014-6-8 10:39
最近那个14岁坐牢的
----发送自 STAGE1 App for Android.
是哪位? 那些会变身的不就是加载了一键换衣功能的超级英雄吗? fescn3 发表于 2014-6-8 10:34
我只是奇怪日漫哪来很多的“打败反派是为了复仇”。
----发送自 samsung GT-N7100,Android 4.1.1 ...
牙之旅商人 本帖最后由 goddess 于 2014-6-8 11:16 编辑
所以说到底啥叫“超级英雄”,以及所谓“美式超级英雄”区分与来打凹凸曼的因素是啥……你这些没定义清楚讨论个锤子 换个讲话,不是为了复仇这种目的,而是为了个人理由的日漫倒是很多吧。
自己看DC那些超级英雄的时候,偶尔也会想“你们就不能脱下制服去约会下吗”
当然要说特例大家都会有的,只讨论大方向没问题啊。
当然同求下载! 虽然楼主已经吐槽这文章是笑柄了,我还是忍不住想说日本第一部电视动画铁臂阿童木难道不就是超级英雄吗?日本动漫里的超级英雄一点也不少。
记得以前看过一个全年代日本动画收视率TOP100排名的视频,印象很深的一点就是时间飞船—小双侠这个系列一直在刷存在感。
为了复仇明明是美漫的更多啊,老爷? 火雾战士基本都是以复仇为目的战斗吧 动漫是用哪个词翻的? 所以大友们即使看着表面上善恶分明的Q娃,实际上讨论得最欢的依然是哪个和哪个百合CP,哪个和哪个JB乱,是不是这个理
“但东方人对此不感兴趣,他们感兴趣的,是人与人之间复杂而暧昧的关系。宫廷里面有什么善恶之分,官场上有什么道德可言,家长里短的能辩出来什么是非曲直?但东方人喜欢的就是这种勾心斗角、移位换形的新鲜感觉。“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你们讨论得最多的种命是不是这样,几个主要角色的立场变来变去,又万能了 本帖最后由 兰斯拓海 于 2014-6-8 13:01 编辑
[但东方人对此不感兴趣,他们感兴趣的,是人与人之间复杂而暧昧的关系]
附议
火影后期的走向就是美式超级英雄的套路啊,但是在日本那边的反响你也看到了
日本的文化作品里确实缺少英雄角色,这个可能和他们接受的教育乃至民族性格有关。英雄必须要强调他的与众不同,超脱于世俗的特立独行,而这些与日本人从小接受的集体主义教育是格格不入的,也与他们在团队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各安其命的价值观不同。所以群像剧和团体偶像在日本比较火。换个角度,那些有着群像剧特色,并且有着团队偶像要素,但是有着一些英雄主义情怀的作品也是能够被日本人接受的,比如海贼,jojo,三国演义,还有第一部的火影,事实上,火影销量最好的阶段也是那个时候,排除作品质量问题,这种独特的审美习惯也是很重要的原因。这完全是由儒家文化圈特有的集体主义教育理念造成的吗?显然并不完全是。同样深受集体主义文化熏陶的中国其实是有本土的超级英雄的,那就是侠客,这其实是另外一种表现形式,但是和美式英雄主义的内核是有很多共同点的东西。中国的侠客和美式英雄都追求个人的自由,人格上的独立,精神上的崇高以及行为上的正义性。出发点更多的集中于内在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但是在结果上,两者有很大的不同。深受道教思想影响的侠客文化中比较强调的是那种洒脱,隐逸的出世态度,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归隐山林,对于自身的能力,道德要求是:不为恶。美式超级英雄则更为强调一种非我莫属的自信和为所当为的责任感,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伴随着与恶势力不断斗争的入世态度,对于自身能力,道德要求是:有一份光发一份热。
综上,对于日本高中生,中国侠客,美式英雄的总结如下:
日本:从集体主义到集体主义
中国:从个人主义到个人主义
美国:从个人主义到集体主义
不要随便开除别人东方人的资格啊喂……自己看Q娃看得就是可爱小女孩痛扁大坏蛋(然后最近茶几看得就有点累了orz
然后那一堆堆的马摸鹿、正義の味方都是我的错觉吗 日本动漫没有超级英雄? 又见以偏概全的傻逼美漫厨 难道那些超级系萝卜片不基本都是拯救世界吗??? 缺少: 短缺;缺乏;不足;不够数量
缺少≠没有
you killed my father 超级英雄诞生于战争,要是日本像欧美一样二战后还在不断参与和间接参与战争,超级英雄文化自然会盛行 发这帖子的人就不怕毛猪又来砸场子恶心人么……
美漫在S1推广的最大障碍我觉得就是毛猪这货……他要是老老实实搞汉化和推广根本没人去黑他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