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017|回复: 73

[原创] 一不留神写了8000字的阳炎分析……发漫区球大大拍砖SM调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23 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Scrummble 于 2014-4-23 09:39 编辑
为什么阳炎project会如此成功?

答:它的成功依托着第五世代的发展而存在。

日本网站评论文章提出了年轻宅文化的改变,称在唱见、游戏实况、Free Game等风潮流行的今天,御宅一词已不再特殊局限于动画领域,向快速、共有、多元化发展,并将其划分成:第1世代『大和号』、第2世代『高达』、第3世代EVA及**、第4世代=20代『凉宫』、第5世代=中高生以下『阳炎project』。

当然我也不知道这传说中的评论文章是否真的存在……但它的确指出了一个事实,就是当今的ACGN消费群体,已经和之前大不相同了。

也许视动画、漫画和Galgame为ACG全部的、平均年龄20岁以上的人群,已经无法理解现今的中学青少年,已经在各种层出不穷的新商法狂轰滥炸下,进化到了什么程度。

代沟从没表现得像今日这么明显。

一、随着科技进步,创作作品的媒介越来越丰富

创作的形式一直在发展,「游戏」作为创作媒介的历史并不比电脑更长;科技进步也降低了多种媒介的创作和传播门槛,从前辛苦的贴网点工作,现在只需要复制粘贴。

而音乐行业,可谓是受电脑发展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古时没有录放设备,导致大观园里直接养了一整个私家乐队,而当然这种财力不是平常人支付得起的;而今日,iTunes和在线视频网站已经渗入普通人的生活里。创作的门槛也在降低,亚马逊上点击一下就能买到全套专业软件,各种作曲教程也唾手可得;各种乐器的音色都有了电子版,甚至还出现了五花八门的合成器;而Vocaloid的发展,更让人声这道最后的关卡倒下,自此一切声音基本都可以由电脑模拟。

http://tieba.baidu.com/p/2331060466?see_lz=1 虽然lz弃坑了……

传统的「动漫」概念只包括两种媒介:动画,和漫画。后来的ACG和ACGN概念,则加入了恋爱游戏和轻小说两种。

如今,RPG Maker的普及让个人制作游戏变成可能,Niconico也催生了游戏实况和原创曲+唱见两种生态;在第五世代的今天,传统的二次元媒介格局已经悄然被改写。

二、同人文化的大发展,模糊了「受众」和「创作者」的界限

遥想两千年前,孔子还在大呼有教无类,读书是被权贵垄断的特权;而当今,文化教育极大普及,互联网高速发展,知识获取的门槛已经得到了大幅度降低。

海量的信息冲击着人的感官,人的审美层次一代比一代提高。时代发展到今天,人已经不满足于享用他人创作的作品而已;自己创作自己的作品,成为自己世界的卡密,已是不争的需求。

人,是不会满足的动物;无时无刻都在渴求参与感。

业余创作者的热情一直客观存在着。同人文化自月姬和鸣泣的时代起,就已经在抬头;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一直只能局限在小圈子里,无法以低廉的成本广泛而有效地传播。

但当今的时代已经不同了。曾经,画手不出本,作曲家不刻碟,作品根本无法被人得知。而今天的时代:画了画?去pixiv;写了歌?上niconico投稿。新人只要注册个账号就能发表作品,比跑印厂烧光驱的时代轻松多了。

而受这些「互联网作品发表平台」影响最大的,则当属「唱见」这个先前闻所未闻的行当。人人都喜欢唱卡拉OK,但,要把自己的试唱作品直接出碟子卖?太羞耻了吧?很多人眼里这是完全不敢想的事情。而今天,就算你之前只是个「受众」,只要买个麦克风(或者直接用iPhone),录了歌混个伴奏往nico一传就可以当唱见,就有人可以听到自己唱的作品,甚至还能有粉丝团和后援队,连歌手出道都不是梦(√5_百度百科),成为「创作者」,从未如此简单。

曾经的时代里,受众和创作者是泾渭分明的;即使一时兴起想当创作者,高高的门槛依旧挡死了大批有意之士。而在第五世代,我们不用很麻烦很累就能当创作者,这点不是一般地有吸引力。

三、比起剧情,年轻人更喜欢角色

第五世代,是卖角色的世代。

人只会对与自己类似的存在共情,戏剧创作里「人物」是核心。各种创作教程都教导我们,剧情和人物是相辅相成的,剧情为刻画人物而服务。

从萌系大行其道开始,我们就能看出,此时的人物已经不仅是剧情的参与者这一重身份,她们同时还肩负着让观众爱怜、prpr、【自主规制】的使命。

当然,当我们更进一步……如果抛开剧情,「角色」能不能单独存在?

东方系列是对这个问题的一个回答。受射击游戏的天性影响,剧情被淡化到极致,整个世界就是一群少女的饮茶与游戏,除了音乐以外,卖点被完全集中到各个头目Boss与自机的角色身上。

而舰队Collection则做得更为彻底,整个作品完全没有任何剧情设定,对,是完全没有剧情设定,以收集类游戏的外壳包裹着大量角色,卖人设的决心比起东方更加赤裸裸。

答案很明显,角色脱离剧情单独存在,是完全可行的。

事实上,随着(一)中提到的,同人文化的大发展,只提供人物不提供剧情是非常聪明的做法——原设定越巨细靡遗,二次创作施展拳脚的空间就必然更小。人都是乐于脑补的动物,给定人物性格,观众大可以自行想象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日常故事、怎样的插科打诨谈笑风生,其中一部分观众就会顺势转型成为创作者,从而将二次创作的观众继续拉进「角色」的粉丝群中来。

四、这些因素是如何在「阳炎Project」身上交织在一起的

1. 阳炎Project本身就是从同人起家的作品


じん在凭借阳炎眩乱一曲成名之前,还是个默默无闻的P主(音乐制作人)。他的第一首歌「人造エネミー」曾被打上过「被埋没的良曲」标签(——虽然现在已经(凭借刷榜?)在Niconico得到了超过百万的播放量)。

阳炎Project中「如月伸太郎」这个人物,曾经被作者自嘲为是其本人的投影。两年不出门,每天的日常就是在论坛上刷存在感与钻研作曲,但还是相信自己有一炮而红的希望。现实中,じん也的确是一炮而红了;他的发家史,就是一部同人作家的励志教科书。

可以说,没有第五世代内媒介和投稿方式的空前发达,他成功的可能性就是完全不存在的。

2. 阳炎Project是彻头彻尾的卖角色作品

摘自喂鸡百科:

《人造敵人》是以一個電腦軟體所發出的信息為主軸刻劃的歌曲。得到迴響以後,Jin開始思考將歌曲作為系列創作。其先設計一眾角色,包括他們所屬的「目隱團」以及眼睛的能力等,繼而開始發佈描繪這些設定及故事的歌曲,以歌曲路線正式啟動計劃。樂曲的發表順序與作品世界的時間軸順序不同,初期相當倚賴作者本人之剖析。

这部作品从构思阶段开始就是以角色为核心的,然后在这些角色的基础上发展故事。

事实上,虽然自称「群像剧」,但本作的主线剧情与常见的POV模式几无共性;じん在编织多人故事上的能力只能用令人绝望来形容,恐怖袭击事件也好,游乐园也好,都给人严重的既视感,节奏缓慢,无甚创意;我们也基本看不到什么人给这些故事好评。

反倒是每个角色单独的过去故事抓人眼球:除去「OP」和「ED」,整个系列20首歌曲中,重点在「过去」的歌曲就占了12首的大分量;而二次创作也有一大部分是以角色的过去故事为线索展开。这在传统式的故事里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分块割裂的角色的过去故事,无可置疑就是在为角色服务,因为这些过去经历严格来说就是角色本身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至于故事老梗,设定没逻辑,御都合展开,也都没有人说什么了。毕竟我们是去萌角色的,不是去看故事的。

3. 阳炎Project为衍生二次创作留下了宽广的空间

阳炎Project的诞生初期,设定非常残缺,换句话说就是留白的手法驾轻就熟,为二次创作者留下了无尽的遐想空间。

小说是解释设定的手段之一,但2012年第一张专辑与小说第一卷同时发售时,出现在专辑附DVD中《透明アンサー》一曲里的少女在小说中根本没露脸,在粉丝以「透明子」的称呼叫了很久之后,才知道她叫楯山文乃。对于她身份和故事的猜测有着各种版本流传,就连现在也没有官方的盖棺定论。

由于阳炎Project的原作是歌曲PV,于是对于大量的剧情和设定必定语焉不详。这些语焉不详引发了大量的讨论和补完,甚至还有人专门制作「自我解释PV」(前述官方《透明アンサー》PV的制作者わんにゃんぷー就是在制作车祸曲的自我解释PV后被じん发掘的)。当然,这加大了新人的入坑难度——但有时候人们要的不就是这么种不明觉厉的感觉吗?

神秘感能诱发人的好奇心。因为未知,所以有了讨论;因为有了讨论,所以就有了话题性。

对于二次创作来说,这样自由的空间非常有利于放开手脚的创作,原因已在(三)中讲过,就不赘述了。

4. 阳炎Project的成功,是卖角色策略和同人创作的共同胜利

二次创作的圈子,从同质化、黏性、转化率上来说,都是非常理想的。

抓人眼球又留有二次设定空间的角色,是二次创作欣欣向荣的前提;而二次创作对原作又会有极大的反哺作用,双方互相为对方提供曝光率,构成了良性循环。

这,就是第五世代的威力。

五、阳炎Project的成功有其不可复制的机遇

1. 阳炎Project是第一个进入大众视野的,以原创角色为卖点的歌曲系列,之后跟风的御神乐、终焉书签、平成灾变都没法达到如此高度;

2. 时点正好赶上「唱见」文化的兴起,唱见会在自己发布的视频中嵌入原作PV,这是对原作相当好的宣传。唱见粉和阳炎粉的年龄层、性别构成都相似,转化率非常高;

3. 被IA的东家1st Place看中,进行了非常多的商业运作,包括众说纷纭的「工作」(刷榜)风波;这次动画的制作也有1st Place牵头的成分,全片音乐都是自家音乐人制作演唱。

整个Vocaloid界的发展,和背后大公司(诸如YAMAHA、EXIT TUNES、CRYPTON、1st Place等)的大力扶持是脱不了关系的。

六、第五世代的劣势

1. 没有人知道你的作品会被二次创作改造成什么样子

前面我们说过,原作设定的留白空间可以引来「受众」转化成的「创作者」的二次创作。但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哈姆雷特,二次创作必然带来或多或少的二次设定。

我们知道,念头转变为作品的过程是有损的,作品并不能完整展现原作者心中的气氛和气质;二次创作的创作者,又只能通过有限信息量的原作获得信息。到这一步,二次创作者心中的作品模样,已经与原作有所偏差。

按照圈内术语来说,这就是「OOC」:角色形象与原设定的背离。当现象严重时,会有热心读者指出二次创作者的失误;但更可怕的是OOC存在但不严重,没人注意到,或是二次设定得到广泛接受的情况,这时作者原意被曲解的过程会在潜移默化中发生。

二次创作的作品表述也是一个有损过程。而二次创作的受众,又会经历第二个解读过程,并把这个解读过程与原作进行比对和融合;甚至很多二次创作受众根本不会去看原作。

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初步的链条框架:「原作者心中的『想法』」 - 「原作者表述的『文字』」 - 「二次创作者阅读原作,思考得到的『想法』」 - 「二次创作『作品』」 - 「二次创作作品受众阅读得到的『想法』」。思想与文本的互相转译过程,一共经历了四次,而每一次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失真。

而在设定大量留白的作品中,这点更会被变本加厉地放大。其中原因,不再赘述。这点上东方系列是重灾区,守财奴巫女和空隙的紫妈nwdijsahflojwnqlbvliuqw(咳咳)形象都已经深入人心。

这些二次设定反而阻碍了原作的推广——原作又没有这些二次创作的萌点,去看干嘛?单就东方系列来看,身为原作者的ZUN在绘图上的造诣并不高,于是,看原作游戏里的图,还不如买本子、上Pixiv来得方便靠谱。

依托二次创作进行作品推广,本身就有被二次设定反噬的可能性。

1.1. OOC真的是坏事吗?

前面讲过,第五世代的特征之一就是模糊了「受众」和「创作者」的界限。那么问题来了,「创作者」之间有高下阶级的分别吗?原作作者为什么要高人一头?为什么二次作者就不能平等地对作品拥有解释权?

第四世代之前几乎没有人深入思考这个问题,作品是作者的私有物,这个利理所当然的结论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但时代发展到今天,一些诸如大型游戏、动画、系列作品(如Fate)的作者并不只有一人,而这些不同的作者个体之间,也会遇到上文所述的「思想-文本转译失真」。以Fate系列为例,虽然奈须蘑菇名义上有着最终解释权,但F/Z声名鹊起之后,虚渊玄的许多设定,虽然与原作F/SN冲突,反被信奉者视为圭臬,创作者之间的自相矛盾已经凸显。

而随着第五世代的到来,富于创新精神的新一代创作者们,尝试换角度对此作出解决。回到阳炎Project上来,原作者不但没有反对二次创作对原作的不尊重,反而像是在鼓励这些行为;前述的わんにゃんぷー,虽然其「自我解释PV」和原作剧情不合,但他后来得以进入官方PV制作者的行列,本身就是对二次创作的承认。

实际上,若是原作者并不在乎自己的作品被人改编,这小小的让步反而能带来二次创作欣欣向荣的正面作用。这也启示了「创作者」群体,要想在第五世代生存,就必须接受二次创作带来的赤裸现实,不能紧抱着对作品的解释权不放。

创作者为什么想要创作作品,根本的动机是什么?为了金钱收益?为了让更多人看到自己的心血? 为了出名?放开改编权,在一定层面上对这些根本性的目标是有所助益的。这需要原作者和相关利益方做出取舍。

2. 由新兴SNS和投稿平台构成的圈子相对封闭

阳炎Project是同人作品发家的,这点没有人会有异议。而同人作品的一大劣势,就是圈子的小众性。这是背负在所有同人作品身上的原罪。

动画这种形式从来不具备阳炎Project的主力受众,年轻人才是。而在年轻人中流行的传播媒介是什么?SNS,Niconico,Pixiv。

SNS形成的圈子有着天然的封闭性,兴趣圈和熟人社交占据了大部分江山。这些圈子有着自己的黑话(卧槽,www,prpr),自己的交流方式,自己的俗成礼仪,一言蔽之,独有气质鲜明;而这就是阻拦外来者的第一道围栏。

第二道围栏在创作者和受众的模糊上。新入圈的新人会发现,大手巨巨们一个个都有一技之长,无法进行二次创作的自己基本插不上话。

不像动画圈,谁都能看懂其中的门道,Vocaloid、唱见、同人图的圈子天生需要新来者被迫进行一定程度的科普才能继续下去;这两道围栏树起了阻挡新人入圈的屏障。同时受此影响,每个圈子内部的受众又相当同质化。

这些使得一部作品的粉丝数目很容易达到饱和。据笔者本人观察,Vocaloid圈内除了阳炎粉就是阳炎黑,基本找不到中间线上的墙头草。当整个圈子都具备了对作品的认知,其发展空间就极其有限了。

东方一类的同人作品,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怡然自得,ZUN甚至可以用淡泊名利来形容。但更多的同人作品显然有更大的野心。Fate系列通过动画化和外传小说成功打入主流,F/Z的动画销量傲视大批同时期竞争者,是同人转型商业的好例子。

我们从阳炎Project的身上也能看到类似野心:小说化,漫画化,动画化,本质上都是为了能让更多人看到。但这些改编都有一个共同的缺陷:音乐系列起家、卖角色的作品,天生不适合小说、动画一类的传统媒介,直白来说就是让人「看不懂」。

而这些媒介所拉来的新粉丝,也很容易被高耸的门槛吓得望而却步。最直观的例子是Bilibili上阳炎动画的弹幕:原作党嚷嚷着让新人看原作,但本身原作就是一团浆糊;黑子和厨对喷不止,很容易给人树立对作品的负面观感。如此下去,只能造成受众越来越封闭的恶性循环。

3. 阳炎Project的目标受众购买力堪忧

对Pixiv数据的分析(http://www.hexieshe.com/645553/)指出,阳炎Project的插画二次创作者绝大多数为女性,且集中在12-23岁的区间,其中14-15岁和19岁出现了两个高峰。由前文创作者和受众界限模糊的理论进行合理推断,整个阳炎Project的受众(包括一次受众和二次受众)的年龄层和性别分布也类似。

我们知道,12-23岁的女性群体,大多数是学生,没有自己的收入来源,大多数情况下支出不完全由自己支配。和「机器人动画」与「二次元偶像动画」稍作对比的话,后两者的受众群中,存在大量已经工作的男性,而无论是「已经工作」还是「男性」都意味着可支配金钱会远远大于「女性」的「学生」。

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是手办。二次元业界,手办是来钱最快的衍生产品之一,一些动画高昂的制作费一大部分都靠手办授权费支撑。而阳炎Project非常少见手办的生产——不仅因为女性学生对手办不感兴趣,也因为手办的价格高昂——这就使得玩具厂家这一潜在投资方不得不缺席。

而与之类似地,动画BD也是一大价格高昂的衍生产品品类;尽管照顾到受众购买力问题,制作委员会非常贴心地把BD以一话一张碟的形式发售,从而将单张售价压到3200日元的低位,但从亚马逊预约量来看,阳炎Project的动画BD销路,只能用「令人失望」来形容。

这可以说是整个第五世代面对的第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细分市场的特性决定了蛋糕不可能做得特别大,欣欣向荣的讨论热度可能只是表象,没有收益也就意味着资本流入的动机会减弱。最终,没有资本流入就意味着整个作品会局限于小圈子内自娱自乐的消遣,与成功打入主流的Fate系列等不能同日而语。

4. 二次创作分散了原作的购买力

4.1. 二次创作的宗旨和盈利不相容


由于Niconico和Pixiv等平台的横空出世,第五世代的同人创作不需要把所有鸡蛋全扔进卖本子和卖碟子的篮子里,鼠标一点轻松愉快。但这也带来了问题:受众为这些网站的免费模式所习惯,其付费意愿会有不可避免的下降。

Niconico和Pixiv的基本功能都是免费的。当然也有「高级会员」一类的附加服务,但这些钱是直接付给网站方,付费者不会有「自己付钱给创作者」的直观观感。

反正不花钱就能听到歌,就能看到图,我为什么要去花钱买CD,花钱买本子呢?当付费习惯得不到培养,付费意愿也会被相应降低

这点对二次创作的冲击有限。因为二次创作者极少以二次创作维生,进行创作只是出于兴趣,盈利是次要考量。但对一次创作者,也就是原作者来说,当他们成为专职创作者,没人付费就会成为谋取生计的障碍。

4.2. 二次创作分走了原本属于原作的蛋糕

虽然二次创作平台不花钱,人都有想要付费支持喜欢的作者的时候。你会倾向于把这钱送给原作者呢,还是送给二次作者呢?

二次作者也可以出本,出唱片,出周边,也可以让消费者付费。更可怕的是,很多时候二次创作的细分程度比原作高,比原作更能投部分人群所好,其差异化策略某种程度上比原作更有竞争力;而原作只能以对作品的专业打磨来取胜,说不好谁输谁赢。

正如上文所述,第五世代的受众购买力是非常有限的。此种情形之下,二次创作的衍生产品又分去了一部分购买力,原作的盈利价值又要打上一个折扣。

4.3. 市场正在迈向竞争

第一个尝到螃蟹鲜美的人,无法避免引来大量跟风。

当市场走向自由竞争,其需求和产出将会自我调节直到平衡。这是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之一,恕笔者头痛不多展开。久而久之,第五世代也会迈向成熟,其盈利能力将趋于稳定。入市时机必然越来越差,请谨慎。

5. 第五世代暂时看不到进入大雅之堂的希望

二次元本就是小众,而第五世代就是小众中的小众。当然,野百合也有春天,但如果要以青史留名或者踏入主流为目标,第五世代的路还望不到终点。


本来是打算发知乎的,结果被沈河了,随便扔了个在线防河蟹器,被改得面目全非……于是就懒得扔了总结段也懒得写了
球拍砖,球SM,球调教


Update: 有人质疑「这TM也算论文?!」于是就把标题改了
文中的确缺数据,不过找数据好麻烦好辛苦一点也不第五世代于是就自作主张省掉了,各位海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3 00: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大们一看到知乎就来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23 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Gollancz 发表于 2014-4-23 00:47
大大们一看到知乎就来气。

我也是呀。
营运纯S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3 00:58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爱的深沉  帮顶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3 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东西,有京都动画好看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3 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问下,第3世代是EVA及什么来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3 01: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列个提纲在最前

----发送自 samsung GT-P6800,Android 4.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3 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说了这么多,卖过名作之壁了没有?好吧,商业上是挺成功,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但是第五世代?人宣传的时候打打口号也就算了,厨厨们还是低调点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3 0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这种只说结论不上论据和推导逻辑的文居然还有人写,都挺闲的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3 0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和洗剪吹一样.出得了场 占不到主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4-4-23 0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3 01:34 | 显示全部楼层
诶   阳炎预约情况怎么样?    我怎么记得不算太成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3 0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端大气......求转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3 01: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作品红不红其实只有两个重点:自身素质+商业推广
东方,自身素质过硬,而且续作不断,即使只靠同人圈也活得不错
型月,在商业化道路上一黑到底,于是老本吃了十年也不见衰退
阳炎,自身素质,见仁见智,商业推广,还没走上轨道,你说能不能成功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3 01: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是手办。二次元业界,手办是来钱最快的衍生产品之一,一些动画高昂的制作费一大部分都靠手办授权费支撑。 ”
想了想好像是这么回事,但是有具体数据么?或者哪里能查这些数据?我业界讯息看得少

----发送自 asus Nexus 7,Android 4.4.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3 0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多自我意识的脑补,没有来源和数据的支持说明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4-4-23 03: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23 04:59 | 显示全部楼层
rynchee 发表于 2014-4-23 01:34
高端大气......求转载

注明出处作者就没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4-4-23 06:1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4-4-23 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3 06:41 | 显示全部楼层
Scrummble 发表于 2014-4-23 00:52
我也是呀。
营运纯S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23 0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姪乃浜梢 发表于 2014-4-23 03:50
这TM也算论文,不过谢发片还是可以的

我错了。这文连当片让人乐呵一下的价值都没有。

感谢前辈百忙之中为不才的拙作奉上排比句。
互联网这么大,早已没有新鲜事,讨论来讨论去都是这些东西。不才要是有十分爆炸性的创见的话,早就去当标题党了。本文的确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不好意思浪费了您的时间。
楼主写作拙文的缘起是回答知乎问题,预设的读者群是对V圈和阳炎一无所知的人,这在文后注明了,因此才会耗费大量篇幅解释必要设定。因为在知乎被白痴一样的沈河制度猴耍,所以才试着投递到S1来。不才能理解这里很多人对知乎不满,没来得及修改行文结构的确是我的错。
阁下所称的「预设结论」,不才猜测可能指的是第一句被引用的「阳炎成功」论;此实为知乎原问题的标题,全篇实际都是命题作文。且全文后半段基本都是对这一模式的反思,篇幅也已占了一半左右,严格来讲已不切题。
缺乏数据支撑完全是因为楼主太懒,这点还请容许我深深致歉。
至于私货的问题,不才不敢贸称自己的理论是真理,但亦可视为当局者的一己浅见。身为Vocaloid圈的受众之一,平素接触不少阳炎厨,私以为也算有些感触;若是这些论点能为读者提供些许启发,已心满意足。
说到底,这文章也就是把网路零散的观点尝试穿成串,试图起到向外行解释行情的作用罢了。若是阁下对此文有更多期待,不才只能含愧自认水平尚浅,恕难成事。
复谢前辈斧正,后生感激不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3 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yflyflxf 于 2014-4-23 07:38 编辑

如果是命题作文就有点没意思了,因为这就有点类似于自己画靶子自己打,而这次的靶子本身“阳炎project会如此成功”就见仁见智,不够正确。如果在成功前加上“在中小学生中”之类限定,再进行解释会更有说服力,也更容易解释。因为一般而言,“成功”至少包括在商业上大卖或在同人方面的长盛不衰。而由于销量还没完全出来,同人创作时间尚短,阳炎在这两方面都乏善可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23 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lyflyflxf 发表于 2014-4-23 07:34
如果是命题作文就有点没意思了,因为这就有点类似于自己画靶子自己打,而这次的靶子本身“阳炎project会如 ...

的确是这么回事。而且我自认已经在文中给出了大量的第五世代这个限定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3 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穿越护城河 于 2014-4-23 08:17 编辑
3. 阳炎Project为衍生二次创作留下了宽广的空间
……………………

神秘感能诱发人的好奇心。因为未知,所以有了讨论;因为有了讨论,所以就有了话题性。

4. 阳炎Project的成功,是卖角色策略和同人创作的共同胜利
………………

五、阳炎Project的成功有其不可复制的机遇

其实我觉得阳炎的出现反而显示出从卖角色到卖附属产品再到形成产业链已经有章可循,如果说miku的商业成功还有点巧合,到黑岩从一张画捣鼓出这么多就可以说明问题,加上舰队收集,这些个现象反而证明阳炎基本上是可以复制的。

阳炎的发迹有很多前辈的相似之处。你自己也说了舰队收集,这个问题更突出。

我看你这篇东西如果从现代文化的碎片化(fractalized)来分析,也许就能当论文来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23 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穿越护城河 发表于 2014-4-23 08:13
其实我觉得阳炎的出现反而显示出从卖角色到卖附属产品再到形成产业链已经有章可循,如果说miku的商业成功 ...

谢前辈指点,说实在的本人不认为自己有驾驭现代文化这么大话题的能力……
并且阳炎的可复制性恕不敢苟同,阳炎本身也带出了大量的跟风作,但都在天时地利人和上差一点,并且后浪死在沙滩上的风险相当高。miku到黑岩到阳炎这期间太多的细节有着差异,无法总结出一个行之有效的公式套路;严格来说这个模式的「成功」并不具备被复制的可操作性,甚至可以说其本身的发展空间并不算大,蛋糕实在太小了。舰队倒是尚有被复制的价值,但那又是另外一个话题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23 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穿越护城河 发表于 2014-4-23 08:13
其实我觉得阳炎的出现反而显示出从卖角色到卖附属产品再到形成产业链已经有章可循,如果说miku的商业成功 ...

……又想了一下,觉得我自己的思路的确有问题。之前一直把「第五世代」按照「中学生」去理解,但套用卖角色和鼓励二次创作的理论,舰队严格来说也该被归结到第五世代里面,尽管大量成年提督是不屑和阳炎厨被分到同一层面上去的……这么一来讨论空间就大大拓宽了,这个话题还有被挖掘的价值。谢提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4-4-23 08: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3 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Scrummble 发表于 2014-4-23 08:11
的确是这么回事。而且我自认已经在文中给出了大量的第五世代这个限定词…… ...

那么,你这篇文章是打算给漫区各老爷业内看的咯?那就请去掉开头那个问答,因为之后你已经离题千里了。我之前还以为你下面真会解释阳炎为什么会如此成功,没想到是对阳炎和第五世代兴起的背景、原因、现状和未来的总结(请原谅我没用“分析”这个词,因为实在缺少证据),而且据我搜索,“成功”两字在顶楼文章中仅存在于小标题及第一段的问答,正文中出现的“成功”也不是阳炎的成功,而是fate的成功。

如果想让大家信服你这篇文章,那么证据是不可少的。实在懒得搞只是在这儿做个存档,就这样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4-4-23 08: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3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Scrummble 发表于 2014-4-23 08:25
谢前辈指点,说实在的本人不认为自己有驾驭现代文化这么大话题的能力……
并且阳炎的可复制性恕不敢苟同 ...

其实就是个“谁会掏钱”和“他们为什么掏钱”的问题

碎片化这个题目很巨大,但具体到日本的消费者身上又很实际

你自己也提到了“群像”这种消费角色的具体模式

如果是随便说一说的话,我可以说yamaha从vocaliad最初开始就有消费角色的尝试,只是到miku开始才发现其中的潜力,而从这个开始,大家才意外发现这里竟然真的有一个蓝海。不过蓝海也很快成了红海,yamaha关联项目的企业有十几家,可只有Crypton影响最大。

这个蓝海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关键靠的是短平快的创作方式:歌曲、漫画、短篇同人。nico和pixiv在同时期的业务展开意外的提供了发酵的舞台,如果说这个时间点和平台可能存在“不可复制”,那也许没错,但日本这样一个文化产业极为发达的国家来说,没有nico和pixiv,也会有新的网站去代替他们的,在这些平台上发酵的副产物也可算为后来者帮了点忙。

简单的说,这是一个圈内流传,点赞消费的体系,vocalioid系统、nico视频、pixiv插图、推特评介、CM代表的集中贩卖,运作好了,整个买卖可以滚雪球。你不妨把阳炎的发迹轨迹排一下,看看究竟是不是在这个方向上。

当然,要提到日本人为什么对这样的产品有如此高的认同度,那估计就非得从碎片化开始写了。这个东西我只知道点皮毛,不好班门弄斧的。漫区有捣鼓这个的行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3 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阳炎不是预约量暴死了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3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穿越护城河 于 2014-4-23 09:02 编辑
kresnik432 发表于 2014-4-23 08:53
阳炎不是预约量暴死了么?

看从什么角度

如果是动画片卖塑料片,那简直是一塌糊涂,不过也不好说,因为塑料片不是唯一标准

但如果说几个发烧友没事捣鼓点东西,结果拉到大公司肯投钱出唱片出书卖漫画做动画片,你说这算不算成功了

其实这种一阵风一样的偶像文化,自封世代完全是脸上贴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3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就问一点吧
假设前几个世代的存在为真且达成了共识,那么既然所谓的“第五世代”是小众中的小众,说它能跟前几个世代平起平坐的依据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23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Nagasaki 发表于 2014-4-23 08:44
等等,看受众分析,中二病和高二病女生?没有购买力?你确定?

----发送自 Sony C6902,Android 4.4.2 ...

零用钱党和有收入的人显然还是有区别的吧。
专辑跟小说销路尚可,但BD接近暴死,粘土、八分一or六分一手办也没出来,我觉得是佐证中学女生没钱花的一个侧面,前者跟后者的价位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23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穿越护城河 发表于 2014-4-23 08:51
其实就是个“谁会掏钱”和“他们为什么掏钱”的问题

碎片化这个题目很巨大,但具体到日本的消费者身上又 ...

啊,这个角度比我所想的要往上游行业走了一个层级了……我只考虑了阳炎作为一部作品本身和其他作品的竞争,在您的见解中提到的更多是为阳炎提供平台和素材的商业公司,这算是高一层的视野了啊。佩服佩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23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lyflyflxf 发表于 2014-4-23 08:42
那么,你这篇文章是打算给漫区各老爷业内看的咯?那就请去掉开头那个问答,因为之后你已经离题千里了。我 ...

呃……首先,没用成功这个字眼的确是因为写的时候下意识觉得耻度太高暂时还不配用这俩字,而且通过对背景的阐释,私以为也算触到了「成功」的原因上去了吧?如果补上一些证据(销量数据之类的其实非常好查但当初实在太懒了没放进去……而现在更懒了),是不是就可以算是「解释阳炎为什么如此成功」了呢……

后面一段完全是在离题,我自己心里也有数;在这个帖子里,原先的知乎问题不是作为标题而是作为引用出现的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3 09: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还真是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阳炎…
我觉得要去分析受众心理还不如谈一下对作品内容的主观认识来得靠谱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23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车弁庆 发表于 2014-4-23 09:01
就问一点吧
假设前几个世代的存在为真且达成了共识,那么既然所谓的“第五世代”是小众中的小众,说它能跟 ...

好吧,这文章说的是阳炎在第五世代内的成功,和第五世代在中学女生中的成功,抱歉表达能力有欠缺,导致您产生了笔者认可第五世代吊打前几世代的误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4-4-23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上海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962110 反电信诈骗|举报电话 021-62035905|Stage1st ( 沪ICP备13020230号-1|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642号 )

GMT+8, 2025-8-26 12:06 , Processed in 0.142023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